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永不褪色的英雄花

——探访仅存的三位红色娘子军战士

新华社记者 王英诚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0日   08 版)

    远山叠翠,遍野的木棉花含苞欲放。

    已经101岁高龄的王运梅来到琼海市中心的红色娘子军塑像前,像以往无数次那样,为长眠的战友们送上一束鲜花,举起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记者来到五指山下、万泉河边,探访仅存的三位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潘先英、卢业香。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万泉河边的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大树下,96岁的潘先英正和一群曾孙子、曾孙女一起唱着著名的《红色娘子军连连歌》,虽然这位当年年龄最小的女战士如今几乎完全丧失听力,但一唱起这首歌,立刻容光焕发。

    还有卢业香,这位现居琼海市中东镇仙村的98岁老人,身患帕金森症,甚至已经认不得天天照顾自己的孝顺儿子,却还能挥着被打残中指的右手天天在院子里走着近乎标准的行军步。

    党,给了我们新的生命——这是三位目前仅存的红色娘子军战士至今念念不忘的话。

    向党和战友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是三位老战士做得最潇洒的一个动作。

    在南国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中,高挺峻拔的木棉树和红艳艳的木棉花是最醒目的“方向树”和“英雄花”。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革命武装坚持战斗在孤悬海外的宝岛上,始终为宝岛革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第一支由翻身妇女组成的战斗部队,更像那一抹醒目的“木棉红”,吸引着无数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热血青年。

    听娘子军奶奶讲红军

    琼海市阳江镇岭下村边的木棉树下,王运梅的讲述把我们带回战火纷飞的80年前。

    1931年5月1日,100多位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的穷苦农村女性,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女战士们佩戴上“女子军”臂章,在军旗前庄严宣誓:“为人民,为革命,我坚决服从命令,并随时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支琼崖妇女武装,后来被人们称为“红色娘子军”。

    经过1个多月的练兵,女子特务连迎来了第一场战斗——配合红三团一营伏击沙帽岭。随后,这支女子部队又胜利完成了攻打文市炮楼、保卫文魁岭等战斗,配合红军主力先后拔除了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五县的多个敌据点。虽然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这支特殊部队最终仅存在了不到500天,但女战士们参加了50多场战斗,为琼崖革命斗争史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有一个镜头:一位女战士背着熟睡的孩子参加红军。这位女战士的人物原型正是王运梅。这个镜头反映的故事,正是运梅老人至今仍不能释怀的一件事,也是她唯一的儿子留给她的难忘记忆。

    1932年秋季,怀孕的王运梅在部队转战母瑞山区时分娩。在女战士们用山葵叶和芭蕉叶支撑成的临时产棚里,王运梅的儿子呱呱坠地。为了逃避敌人的追击,运梅用衣服和碎布包好婴儿,在产后第二天就抱着孩子和战友们继续前进。

    “姐妹们都认为,这个孩子是革命的后代,宁可自己牺牲,也要为党保护好他。”王运梅眼中噙着泪水说。行军打仗虽然艰苦,但看着刚出生的小生命,大家和运梅的心里都乐开了花。在敌人封锁下,战士们早已断粮,但战友们总把最好吃的野果留给运梅,让她吃了能多些奶水。

    白天随部队上山行军,晚上王运梅就抱着孩子,用山葵叶、芭蕉叶遮盖在孩子身上,抵挡着秋夜的寒冷。怕孩子啼哭暴露目标,她把奶头塞进孩子的小嘴里,让孩子吮吸有限的奶水。由于战斗和生活的环境实在太恶劣,孩子出生仅十几天,最后连同在一个部队里的父亲也没看上一眼,就在她的怀里停止了呼吸。

    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脱下军衣包好孩子,战友们在山石旁边挖了个坑,把孩子掩埋好,还在小坟墓边种上一棵小木棉树苗。母瑞山的红土地埋下了这幼小的生命,却更加坚定了王运梅等革命战士“跟党走”的决心。

    喜看当代“娘子军”

    1961年,谢晋执导拍摄的《红色娘子军》和一首慷慨激昂的红色娘子军连连歌传遍大江南北,再次让这支曾在琼崖奋战的女子部队闻名天下。今天,万泉河风光依然旖旎。年年岁岁,成千上万游客来此寻访红色娘子军发源地,感受烽火岁月。

    随着岁月流逝,红色娘子军老战士们陆续离开人世。1994年,琼海市的娘子军还有84人,可到了2001年就剩下23人了,而现在只剩下3人。

    2000年10月,经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红色娘子军连”称号重新启用,并成建制地编入预备役部队。

    “老一辈娘子军一个接一个走了,红色娘子军的精神传给了我们。”海南某陆军预备役步兵一团“红色娘子军连”连长农妹合说。近年来,在抗洪救灾前线,在重大活动保障现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潮中,处处都能看到新时期“红色娘子军”的身影。

    “红色娘子军连”指导员张景娇告诉记者,目前“红色娘子军连”已经成为海南预备役部队的一支特色连队,连队中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16岁。她们来自社会各界,多数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干部全部大学本科毕业,全连官兵6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

    如今每到节假日,新一代娘子军都会去看望王运梅和她的战友们。王运梅说,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新一代的红色娘子军战士们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继续保持着永远“向前进”的斗志,老战士们都很高兴,因为“木棉红”后继有人。

    新华社海口6月19日电

永不褪色的英雄花
“学习型”农民工王钦峰的“蝶变”
北大:通过面试者可降至一本线录取
把他们锤炼为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挑战杯”重庆赛区决赛在重庆文理学院举行
解放思想在创新中成长
集团办学 “订单式”培养“直达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