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支付宝股权纠纷,在各方角逐之后,正在峰回路转。
雅虎、阿里巴巴和软银今天发表联合声明,称关于支付宝股权的谈判已取得进展,有望达成协议。
在共同声明中,3家公司称:“我们的目标是在满足所有股东利益的前提下,稳步达成协议。我们不会就进一步细节发表评论,直到时机适宜时为止。”
阿里巴巴和雅虎支付宝纠纷的沉默第三方——日本软件银行创始人孙正义也终于开口表态。据路透社报道,孙正义本周一表示,他预计将“很快”与阿里巴巴集团就支付宝所有权达成协议。
阿里巴巴公关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了此事,但并未透露协议具体内容。
“腾讯财付通牌照被收回”子虚乌有
今年5月12日,雅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文件,文件中披露,出于尽快获取一个重要牌照的目的,阿里巴巴集团对 “支付宝”这一在线业务的所有权进行了调整,支付宝的所有股权将由马云控股的一家中国公司获得。
围绕着支付宝股权转让,阿里巴巴集团以马云为代表的管理层与大股东雅虎公司展开了激烈争论。而著名媒体人、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的一篇评论《马云为什么错了》,更是将辩论引向高潮。胡舒立在文章中说,马云在集团两大股东未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公司核心资产转入自己名下,且转让价格超低显失公允,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而马云随后召开记者发布会予以回应(相关报道见本报6月15日5版)。
6月15日晚,互联网资深评论人士方兴东在微博上透露:“据可靠消息,腾讯财付通的牌照已经收回给央行深圳分行,央行责令腾讯整改,6个月内解除协议控制。如果属实,那大家就不能多责备马云。请大家考证。可能这场风暴要席卷得更大了!”
而此前马云将支付宝所有股权转入自己名下,最主要理由就是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政策态度不明。央行从2005年即就第三方支付政策出台文件征求意见,直至2010年6月才出台正式办法,且称在外资企业准入问题上“另行规定,由国务院批准”。而马云担心,支付宝可能因外资控制问题难以拿到牌照。
但据财新《新世纪》报道,央行深圳分行有关人士“对收回腾讯财付通牌照”一事予以否认,称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央行深圳分行有关人士接受中国青年报驻深圳记者采访时称,“此事(腾讯财付通牌照已经收回给央行深圳分行)子虚乌有,我们也是听到新闻后才知道这回事。”
本报记者就此采访阿里巴巴有关人士,但他表示,“央行并没有正式表明态度,采访都是私下的,怎么能说权威渠道?”
协议控制第三方支付何去何从
方兴东对本报记者说,上个月27家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约有一半是属于协议控制的。未来对协议控制的第三方支付是放手不管,还是收回牌照,大家都在看央行的态度。
“第三方支付变成全内资有八成可能,此事不了了之的可能性只有两成。”方兴东预测。
信中利投资控股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在微博上称,为什么银行证券保险等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外资比例可以很高,而作为金融增值服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是全内资?支付平台的数据是如何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各大银行与外国信用卡公司发行的联名卡以及银联卡境外数据如何保密?
易凯资本CEO王冉评论说,即便支付宝拥有再多的客户信息和数据,这些数据加在一起,无非也仅仅是构成了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各行业统计数字的一个子集而已。它们或许可以作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候的一个参考依据,但本身难以构成金融安全的核心要素。
Chinaventure分析师冯坡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四大商业银行都有外资,并且都赴境外上市,也不见得威胁了我国的金融安全。
从安全级别上来讲,银行的金融数据要高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既然银行都如此开放了,也没有大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第三方支付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潜规则被揭开
随着阿里巴巴、雅虎和软银谈判的进行,支付宝控制权之争有望得到解决。不过,由支付宝纠纷带来的后续问题,特别是协议控制问题,却在中国互联网界掀起了大讨论。
协议控制模式为新浪网纳斯达克上市时所创造,后被普遍运用于互联网、出版等“外资禁入”行业的企业境外红筹上市。协议控制的办法,使上市公司能合乎中国法律地实现两个目的——既在外融资,又能获得或保有限外行业的准入。
新浪、搜狐、百度,这些国内外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采用这个模式才得以海外上市,创始人成为富豪的同时,给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受益。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就我所知,国内所有拿到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包括上市和未上市的,全部是协议控制结构。”
有人评论说:“协议控制是一个伟大创举。”从2000年新浪赴美上市首次使用此结构之后,已历经十余年,上市公司几百家,市值达万亿美元。
创业家杂志在《关于VIE(协议控制)的看法》公开信中称,协议控制模式“十几年来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项独特的公司制度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没有协议控制结构,就没有中国互联网及创新产业的今天。”
协议控制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潜规则,如今通过支付宝纠纷挑开了。是否被国家认可,“关系到中国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命运,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死。”冯坡说。
本报北京6月22日电
相关文章:为何进行一场“变相控制权斗争”
本报记者 王超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