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建党纪念充满时代气息

青春偶像走进“红色献礼”

本报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30日   11 版)

    刘烨版毛泽东、陈坤版周恩来、韩庚版邓小平、周冬雨版杨开慧、窦骁版瞿秋白……在献礼建党90周年的3个月里,90部影视作品轮番登陆电影银幕和电视荧屏。不再仅仅是宏大叙事,也不再由“特型演员”挑大梁,很多红色影视剧里,青春偶像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容几乎占据了红色献礼剧的半壁江山,炽热的青春魅力成为吸引当下年轻观众的重要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仅青年毛泽东就有《中国1921》里的谷智鑫、《开天辟地》里的黄海冰、《湘江北去》的保剑锋,还有《建党伟业》里的刘烨4位偶像明星扮演,而杨开慧一角的扮演者更是多达6人,先后有周冬雨、江铠同、李沁、李霄云、张萌、钱芳等80、90后偶像担纲。

    偶像明星集中取代“特型演员”,既是体现时代特色的艺术选择,也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大胆尝试。

    如果说3年前《建国大业》还遵循了由特型演员演伟人的规矩,那么汇聚了178位明星的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则完全突破“形似”标准,摈弃特型路线,走起偶像派路线,刘烨、陈坤、廖凡、邓超、黄觉、聂远、王学兵乃至李沁、周迅、秦岚、董洁、王珞丹等青春偶像,瞬间变身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在那段不平凡的历史岁月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建党伟业》是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更是表现年轻人的一部电影。”《建党伟业》导演韩三平认为,那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影片讲的就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伟人偶像化既是影片题材的客观需要,又能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被冠以“红色青春偶像剧”称号的《中国1921》,不久前以平均高达2.5%的收视率,创下同类型题材电视剧收视率之冠。这部红色献礼剧更抢眼球的是一个概念:那个年代的毛泽东、杨开慧其实就是100年前的80后、90后,他们恋爱、奋斗的故事,加上偶像明星的演绎,注定会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吸引力。

    《建党伟业》导演黄建新透露,使用偶像演员就是希望吸引年轻观众,看来效果显著。微博上韩庚的粉丝就自发搞起宣传,呼朋唤友支持偶像在电影中的表演。而吴彦祖版胡适、王力宏版罗家伦、陈坤版周恩来的帅气亮相,也令不少女粉丝义无反顾地扑进影院。

    但有众多“特型演员”出演红色剧在先,“像与不像”永远是观众争议的焦点。去年传出刘烨在《建党伟业》中出演青年毛泽东的消息后,很多人似乎带有疑虑,认为这位年轻演员与开国领袖的气质相去甚远。随后,刘烨身着灰色长衫、梳着标志性中分发型的定妆照正式发布,质疑情绪才逐渐平息。同样,当人们把青年演员陈坤与周恩来的角色联系在一起时,也是顾虑重重。而人气偶像、歌手韩庚扮演青年邓小平,也让人为编导者的眼光捏过一把汗。

    偶像版伟人让人如此疑虑是有渊源的。作为继古月之后最知名的毛泽东扮演者,唐国强迄今饰演毛主席不下20次,可谓扮演毛泽东专业户。事实上,正是唐国强开了非特型演员扮演领袖的先例:1995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长征》,唐国强在一片争议声中首次饰演了毛泽东,并显露出不凡的创作功底,并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而此前,有着英俊外貌的唐国强一直被定位为当红偶像小生。

    如今,一个演员一辈子只能演一种角色,在市场化模式下已经很难生存。有人预言,特型演员逐渐淡出银幕荧屏是迟早的事,很多领袖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日益精湛的化装达到“形似”,而演技精湛的明星演员会通过表演进一步达到“神似”的艺术效果。

    比如,在《建党伟业》中刘烨扮演的青年毛泽东是最早被外界肯定的。据说,扮演毛泽东,唐国强化妆需要1小时,而刘烨只要戴个头套,粘个双眼皮,贴个痦子,20分钟就可以轻“妆”上阵。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让自己在形象上更加贴近青年毛泽东,刘烨每天吃20个鸡蛋,达到增肥20斤的效果,此外,把东北腔转成了湖南口音,吃辣椒吃到肚里冒火,冬天愣是淋雨近10小时——这些努力,才是偶像演员成功扮演领袖人物的重要原因。

    对于一些质疑,在《青春作伴》剧组中扮演杨开慧的“快女”李霄云却相当乐观:“如果能吸引90后的粉丝通过我们去了解这些历史,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领袖和偶像之间并不矛盾。”《建党伟业》编剧董哲表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就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青春偶像,“毛泽东38岁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周恩来29岁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些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领袖人物形象的年轻化,并不意味着历史的重新演绎。董哲说,“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不能去改变。”在他眼中,建党历史和救亡历史,统一在历史必然性之中,社会实验和科学实验一样,是99次失败加上1次成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一次又一次失败,别人没有做到,最终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此外,红色影视剧剧情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那段历史,一再为众多的历史叙述和艺术形式所表现,《建党伟业》将如何精彩胜出,这无疑是观众走进电影院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期待。”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戴清表示,影片表现了100多个历史人物,不粉饰任何人、不诋毁任何人,客观展现了那个时期人的状态和面貌,这归功于创作者对历史真实敞开、真诚抒写的创作姿态。

    在《建党伟业》描述的这段长达十年的历史中,众多历史人物登上舞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如何定位这些人物,也考验着编剧的创作理念和能力。据董哲透露:“我们在编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是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写‘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用历史去表现人物,而不会去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使人物被曲解。”

    同样,展现建党前后历史风云的《中国1921》,以青春视角,以偶像剧的风格融入爱情和红色元素,用轻松明快的手法再现了那批百年前正处于“叛逆期”的年轻人,如何实现理想、实践信念,并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这些正值人生花样年华的19世纪“90后”,既有着碎花棉袍长围巾、吟诗赋词通书信的知识青年气质,也有着历代青年关心时事、敢怒敢言、叛逆思辨、建立信仰的成长过程。

    本想赴法读书的新民学会会员们被困北京,一群人租住在一间拥挤的房内,为了生计四处打工。《中国1921》中描写的1921年时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在北京的生活,被观众戏称为当今“北漂”的原型。而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新民学会的会员为了理想不断探寻的过程,也被网友称为“民国版《奋斗》”。更有网友细数这些革命先驱们的生辰,将他们划分为百年前的90后,甚至00后。

    “最好看的就是历史本身,我们要做的,只是用平常心去还原这段历史。不要像大人告诉孩子那样给观众讲历史故事,一定要用年轻人的眼光来审视历史。”韩三平说。于是,关于《建党伟业》的新命题被推到了董哲面前,革命可不可以浪漫?结论是,革命有两面,残酷性和浪漫化。它有多残酷,它就有多浪漫。

    《建党伟业》中,杨开慧见到毛泽东的第一句就是“哥哥你好高啊”,透着一股清新气息,而毛泽东把杨开慧扛上肩头看烟花的一段,更被导演称为“非常生活化”。

    《中国1921》,杨开慧送鞋一段,将墨迹未干的画纸扔在书房地上,忙着找书的毛泽东不小心踩到,尺码立现——如此浪漫的情节,以往都是偶像剧的“专利”。

    跳出传统战争题材、重大历史事件等宏大叙事,把伟人的真实情感、平凡生活甚至争吵搬上荧屏,确实给红色剧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中国1921》中饰演杨开慧的李沁就认为,这恰好说明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大家在接受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同时,更愿意看到的是革命领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本报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6月30日 11 版

青春偶像走进“红色献礼”
亲历国务院参事调研:听实情与讲真话
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
“老有所养”的中国式愿望
少数地方政府错误维稳认识
致对食品安全犯罪打击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