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亲历国务院参事调研:听实情与讲真话

本报记者 辛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30日   11 版)

    国务院参事室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由于国务院参事的各种建议可以无障碍地直达领导同志的案头,又被称为反映民意和社会问题的“直通车”。日前,国务院参事室的12名参事赴四川调研,记者全程随行,亲身感受了参事们心忧国事、访民疾苦的调研历程。

    调研的前一天晚上,参事室主任陈进玉给每人发了一份《谈谈刘少奇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的特点和启示》,文中的一些细节让参事们非常感动:“少奇同志不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搞座谈,而是采取多种方式。他先后在王家湾的万头猪场饲料房住了7天,在大队部土砖房住了18天,他甚至拨开人粪,查看农民吃的究竟是什么,发现里面尽是野菜等粗纤维。”

    此行目的是调研四川省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思路以及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第一天与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座谈中,许琳参事就直奔主题,“我感觉,你们有很多话不敢讲。”此话一出,会场顿时安静下来。“你们要是不敢说,我们就不知道怎么问。如果这样交流,一上午就这么浪费过去了。”

    接着,满怀着“听实情”渴望的许琳说:“我们希望你们直接说困难,然后告诉我们在众多的困难中,你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

    听到这里,四川省教育厅涂文涛厅长放下手里的讲稿,说出了自己最担忧的问题。

    怎么解决?参事们边听边记,并与基层干部们探讨着解决之道。

    这样的情景和对话,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

    在成都市武侯区棕北小学,听完武侯区领导汇报工作之后,刘燕华参事直接问,“国家对教育有纲要、有政策,但是落实起来有什么困难?存在哪些问题?你们最想让我们把什么问题带回去?”

    “我有一个困惑”,双流县实验小学的毛校长说,“关于教师的绩效考核问题,纲要规定10%用于教师的绩效考核,这样很难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感觉像在吃大锅饭。我想国家是否调整这个指标。”

    “另外,是否考虑教师的退出机制。对一些工作不积极的教师,有什么办法,让他离开教师队伍。”另一名校长说。

    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是地方最关心的问题。

    在眉山市第一小学座谈时,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杨玉仙表示:“纲要规定教育投入要占地方GDP的4%,这个指标拿什么考核?在纲要里,只谈到了措施,没有提到如何监督和落实。如果达不到这个比率,地方政府承担什么后果?纲要里并没有提到。”

    宜宾市主管教育的刘晓晨副市长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地方政府都有完成GDP的任务,并与考核挂钩,但是对教育投入要占到GDP的4%却没有硬性指标,如果把这个指标也纳入到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范围,才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在调研中,参事们还就课程设置、教师绩效考核、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公平化等地方教育部门关心的问题,展开了调研。

    行程结束后,参事们收获颇丰。

    李烈参事是北京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此次是她第一次下地方调研,考察结束后,她感受很多,“我对眉山市和宜宾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印象很深,很多行业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做法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

    不过李烈参事也有自己的担忧,“我感觉,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教育均衡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纲要提出,对教育的投入在2012年要占到地方GDP的4%,现在2011年都过去一半了,事实上看,地方实行起来有很大难度,所以,4%谈何容易。”

    据悉,每年“两会”后,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参事室讨论确定当年调研课题,一般于5月份开展集体考察。去年,参事室定的选题是“区域经济发展”,调研地是江西、福建、甘肃3省。今年的集体调研,除赴四川调研“教育改革”外,还有两拨参事同在5月下旬分赴山东、湖南,调研“宏观经济”、“社会管理”。

    察实情,讲真话,是参事室的主要工作。

    今年的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同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发表了《讲真话、察实情》的重要讲话。对此,陈进玉主任备受鼓舞,“温总理这么讲,对我们既是信任和期待,也是鼓励和鞭策,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发展时期,一方面形势大好,另一方面,积累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老百姓关心的就业问题、教育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大家都期盼着政府进一步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确实需要听取各个方面提出的对策建议,择其善而从之。只有察实情、讲真话,才能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好主意、好办法。”

    “讲真话的前提是察实情。我们首先要把工夫下到深入调查研究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意不掺水分。”

本报记者 辛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6月30日 11 版

青春偶像走进“红色献礼”
亲历国务院参事调研:听实情与讲真话
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
“老有所养”的中国式愿望
少数地方政府错误维稳认识
致对食品安全犯罪打击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