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7月0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从1995年的65万人锐减到如今的7000余人,青训体系已全面失败——

青少年留洋绝非中国足球的唯一出路

本报记者 郭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03日   04 版)

    足管中心主任韦迪在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上。

    CFP供图

    7月3日下午,中国足协U15(15岁以下)南北明星对抗赛将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在南北明星对抗赛后,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与中国足协现场签约,宣布成为中国足协合作伙伴,以便在青少年球员培养、促进联赛发展和提高国字号球队水平等诸多方面投入资金,从而改变中国足球的孱弱现状。    

    “今年,几支国字号球队都面临着重大比赛任务,现在国奥已经出局,这意味着我们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的失败。”足管中心主任韦迪告诉记者,“只有体育部门、教育部门、职业俱乐部和社会力量四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足球人才。”

    韦迪上周刚刚在山东结束有关青少年足球发展问题的调研,之所以选择在U15对抗赛后与合作伙伴签约,正是希望把“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提到新的高度。韦迪说:“必须重新构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体系。” 

    “几乎每次国际比赛失败后,舆论都会讨论青少年球员培养问题,但真正投身青少年工作才知道这项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足管中心青少年与社会发展部主任孙哲东说。

    去年,青少部向中国足协递交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方案。孙哲东说,“如果这五年不再浪费时间的话,即便我们仍然无法在国际赛场取得好成绩,球迷们也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青少年基础层面。”

    根据青少部的统计,1995年我国参与足球训练的青少年人数达到历史顶点,为65万人。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18万人,而去年在各地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统计数字只有7000余人,全国各类足校不过20所,“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动我们青少年球员的培养。”

    “不过,最近一年的情况在好转,我们得到了社会力量的帮助,送出去了100多名十几岁的孩子,让他们到足球强国接受职业训练,接下来我们还有其他的合作计划,两三年内要送出去更多的青少年球员。”孙哲东说。

    中国足协组织的留洋选拔,一般由出资方负责组织,各地方足协适龄段的球员均可报名参加选拔,评委由国内退役球员和合作俱乐部派出的技术代表担任——在留洋层面上,绝大多数球员都是专业体校出身并有过全运会经历,几乎所有和记者有过对话的小球员均表示,他们的梦想一是加盟世界顶级俱乐部,二是代表中国队征战国际大赛。

    “选拔工作不是由足协来做,而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中国足协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各国的俱乐部开展合作,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孙哲东说,“足协有耐心等这些孩子学成归来,也许十年之后,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就能成为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所以,现在还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日本青少年足球也是经过了大约20年的时间才形成规模的。”

    事实上,就在中国足协要把中国足球的未来“押宝”在“大规模青少年留洋”的同时,2011年U17墨西哥世青赛上,日本、澳大利亚和朝鲜三支亚洲球队均小组出线晋级16强——虽然世青赛并不能完全代表各国成年队的实力,但亚洲足球在世界足坛地位的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足球的退步在这种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因此,重视青少年球员培养实为中国足球的首要任务。“送青少年球员留洋”没有错,但显然不是唯一的方法。

    时任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的张路,曾在1993年施拉普纳带队征战世界杯外围小组赛时就对中国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发表过“悲观”言论,如今,近20年过去,中国足球的惨状证明我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并不成功。

    “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要打着重视青少年的旗号去搞那些歪招,比如搞全国比赛,从小学开始就把尖子圈起来搞三集中。”张路说,“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青少年球员竞赛体制,而且,开展青少年足球也是一种教育,脱离教育体系培养专业人才也会造成很多弊端。至于成绩,路走对了,也要十五年才能看出效果。” 

    本报北京7月2日电

本报记者 郭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7月03日 04 版

一所体育传统校为何推广足球难
青少年留洋绝非中国足球的唯一出路
停摆意味着NBA开始重启倒计时
世界冠军张琳状态成谜
中国篮球爱上“咆哮帝”
长白山再燃“COC越野硝烟”
首届中国瑜伽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电竞冠军联赛第二赛季决赛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