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只是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36岁的厦航机长周明明面对渴望发现“感人故事”的记者,引用了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中的一句话:“无他,但手熟尔。”
“你飞行时间累计长达12000小时,其间是否遇到过什么危急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记者继续“诱导”他讲故事。
“说实话,从1994年到现在,我还真没有出现过什么紧张的状况。”周明明告诉记者,如果飞行中出现了危急状态,那么很有可能是飞行员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周明明说,作为一名飞行员,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旅客在飞行过程中的绝对安全。所以,在每次执行航班的前一天,他总要针对所飞航线的特点、天气情况,以及所驾驶飞机的历史资料,准备预案措施。“准备得越充分,应对的就越从容,可选择的余地就越大。”
在飞机起飞前50分钟,机组成员提前进入机场。周明明总是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认真检查、测试飞机各类仪表,核对各种数据资料,听取各保障工种的情况报告,细致检查飞机外部完好状况,保证万无一失。17年来,周明明从未发生过一起事故征候,甚至连一次飞行差错也未出现过。“我的追求就是,一辈子飞下来,没有什么惊险的故事,永远都处于轻轻松松、平平淡淡的状态。”周明明说。
周明明是厦航的“四个最年轻”:1996年1月,他以优异成绩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提前毕业,成为厦航最年轻的飞行员;2001年,凭借扎实的飞行技术和稳健的工作作风,年仅26岁的他被聘任为波音737机长,成为厦航最年轻的机长;2003年,又成为厦航最年轻的757机长;2007年2月,获得飞行教员执照,成为厦航最年轻的飞行教员。
由于综合素质高,周明明被选派执行了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厦航首航直飞台湾航班、党的十五大代表乘机航班、团十六大代表乘机航班、民航局对厦航进行运行合格审定的验证飞行、国际民航组织对厦航进行运行安全审计的验证飞行任务等重要飞行任务。虽然对于这些特殊的经历,他倍感自豪,但他说:“我的心里没有最特别的飞行,每次飞行我都一样认真对待,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周明明还是全国民航系统仅有的几位博士机长之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注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攻读管理学博士,并于2009年12月获得了厦门大学博士学位。
“我是靠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来完成学业的。”周明明每次都是乘公交车到厦大上课,而公交车起点站离他家还有一站路,他故意舍近求远倒回走一站,从起点站上车,找最后边的座位坐下,全程40分钟都在看书。几个来回下来,他就读完了一本书。
“飞机过站休息时,如果有空闲时间,我就会拿出写在小纸片上的英文单词来复习。日积月累,量变就会发生质变。”凭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周明明多次以中国飞行员协会理事会理事的身份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与国际飞行员协会沟通交流。
作为机长,不仅要有驾驶飞机的过硬本领,还要有管理能力,调动整个机组成员的积极性。“我经常对机组成员说,如果你的父母坐在我们的飞机上,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也就是说,只要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许多事情自然会迎刃而解。比如,遇到航班延误的情况,我相信所有旅客都是通情达理讲道理的,但是不同旅客的耐心是不一样的,这时如何安抚旅客就需要讲究技巧。如果机长广播选择时机恰当,传达信息清晰,就能起到稳定旅客情绪的作用。这也有利于客舱乘务员们的工作。”周明明举例说,前不久,他执行下午14时50分从武夷山飞往北京的航班,由于北京天气原因,直到晚上21时30分才起飞,尽管航班延误了将近7个小时,但没有一个旅客闹事。“因为我从北京方面了解到受流量控制,各地飞机都在等待进京,就知道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起飞,于是果断决定让旅客先下飞机,送到宾馆安顿休息。这样就舒缓了旅客的不满情绪。”
“现在很多年轻人普遍比较浮躁,总希望走捷径。”谈及成功的经验,周明明说,“其实,正确认识自己很重要,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然后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去年底,周明明被任命为厦航飞行技术部副总经理。“现在除了执行飞行任务外,我还要负责全公司的飞行技术管理。”这位管理学博士明显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还是那么实在:“既然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我就会一如既往,尽力去做好。”
本报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