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改“实施意见”于5月17日推出,公示期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家庭医生制度也列入其中。5月23日,上海市第一个家庭医生集中签约仪式在徐汇区举行,标志着康健、斜土、枫林、徐家汇和虹梅5个社区的全人群签约服务正式启动。
签约仪式上,卫生部门再次强调,不强制签约,签约不受户籍限制,签约后不影响居民自由就医,打消了许多居民的顾虑。
家庭医生,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通过与社区内家庭签约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根据上海新医改方案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要求,各区县都在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作为新医改的方向之一,家庭医生制度被寄予厚望。
和欧美影视剧里开着名车、出入豪宅的家庭医生不同,上海的家庭医生经常出现在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寻常百姓家中。记者于日前走进上海市徐汇区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探访了几位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还是那些熟悉的人
在徐汇区部分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其实早在5年前就开始实行了,只是名称不同,在枫林社区,叫做“户籍医生”。
冯洁2008年就开始做户籍医生了,当时一个居委会配一名医生,居民就医只要走几步路就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近、更方便。
和冯洁一样,许多家庭医生都是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社区医生,他们深入居民聚集区,和老百姓有感情基础,熟悉病情。
相比较户籍医生配药打针之类的简单医疗服务,现在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丰富了许多。首先是医生的资质提高了:大多是主治医师,在社区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还是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甄选出的骨干。其次,在服务内容上,除了基本医疗,还涵盖了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等,包括上门访视、家庭病床服务、在中小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等工作。
冯洁说,自从推出了20多位家庭医生后,陆续有老年居民在就诊过程中签约。这些老年居民大多有相熟的医生,他们和医生在多次就诊过程中互相建立起了信任。
冯洁现在是宛南团队的团队长,宛南团队就是宛平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简称,冯洁在这个站点服务了3年,这个区域有1440户人家,人口3761人。
她的服务内容包括下社区看门诊、上门为家庭病床服务、慢性病管理、精神病人随访、死亡率统计等。“一个人做不过来,就需要和居委的卫生干部、计生干部、健康志愿者等合作。”
“家庭医生就是我们熟悉的医生嘛,她们以前就在给我们看病,以后还要看,只是名称不一样了。”社区居民徐老伯说。
“家庭医生有别于全科医生,他们更要兼顾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工作。”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克明说。
“家庭医生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也应该是医疗经费的守门人。”冯洁认为,家庭医生在注重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应该帮助政府节约医保经费。
签约率是首诊在社区的基础
“身体不舒服,可打电话给家庭责任医生咨询;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可请医生上门量血压、指导用药。所以,我觉得签约蛮好的,家庭医生和居民相互之间也有信任度、有沟通。”经常到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王阿姨前几天在配药的时候,详细询问了家庭医生是怎么回事,弄清楚之后,她就和自己的主治医师签了约。
而在斜土社区的张小姐却对家庭医生的水平有一点担心,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小区旁边,但是从来没去过。如果有点小毛小病,她都不愿意去社区就诊,宁可自己去药房买药来吃。“还有家人如果真的患病,家庭医生是不是能及时发现和医治,能不能管得过来?”
看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三级医院?这是许多上海市民纠结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就在家门口,但是其门诊病人一般是社区里的中老年人,他们大多患有慢性病,但没什么大碍,只是有时需要配点药打打针。
而年轻人有点不舒服,或者不去医院,或者就去大医院。
如何让居民信服家庭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有哪些吸引居民的地方?
这次集中签约仪式透露的信息是,徐汇区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分为常规服务和优惠服务两个层次。常规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疗,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以及更新健康档案、定期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等。优惠服务则包括:诊断明确的稳定期慢性病患者,一次就诊酌情可配一个月的药量,可致电家庭医生咨询健康问题、优先安排家庭床位、根据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等。
另外,居民可以给家庭医生“打分”,对于不满意的家庭医生,可以随时解约,这也打消了一些居民的顾虑。
两周前,在枫林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次调查显示,有93%的居民表示愿意签约。但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宏长觉得,来社区就诊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什么时候年轻人都愿意来社区看病,这个签约率的价值就更高了。
家庭医生签约将在明年推向徐汇区全区,2015年力争实现“签约家庭首诊在社区”的目标。
吸引更多好医生来当家庭医生
徐汇区卫生局局长刘诗强曾坦言,目前优秀全科医生资源存在很大缺口,再加上社区医生年龄结构偏老,制约着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进。他表示,现在碰到的新问题,一是退休高峰,近20%全科医生近两年要退休;二是二、三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来,可以作为技术支撑,但很难短期内承担起全科医生的工作。
面对全科医生的缺口,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弥补。最近,上海成立了中美全科医学培训与交流中心,一个包括培训中心、临床基地、社区基地在内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也在建设中。上海计划每年培养500名全科医师,有望在若干年后缓解全科医师的短缺。
在解决数量问题的同时,如何能吸引到更多好医生来做家庭医生?
经过深思熟虑,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克明设计了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首先是建立工作支持平台。第一层面——家庭医生团队互助支持平台,这个团队由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其中,护士是家庭医生的助理,协助家庭医生完成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部分工作。家庭医生需要休息或者“充电”,其他家庭医生可以代替值班。
第二层面——中心专科技术支持平台,负责解决专科性质较强的医疗技术问题。如果一位家庭医生接诊了一名糖尿病患者,就可以由中心的相关专科医生提供专业支持,包括人力、技术,在收治病人的时候还能为签约病人优先提供病床。
第三层面——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平台。要建立二、三级医院、区域内专科医院或公共卫生中心支持平台,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目前,双向转诊制度还在建设中,但是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资源做转诊了。比如,中心与上海市第六医院有长期合作的绿色通道,签约病人就可经由这个通道转诊到六院。
其次是后勤保障。中心全科团队的团队长唐兢觉得,当一个家庭医生很“幸福”。因为中心为15名家庭医生配备了一台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还定做了一套家庭医生工作制服,印制了名片和联系卡。“中心还给我们家庭医生提供免费午餐,怕我们下社区吃不好饭,还专门请司机把午餐送到社区卫生服务站。”
除此之外,中心还为家庭医生的聘用和晋升设立了激励机制。家庭医生都能获得一份两年的聘书,被聘为家庭医生的,职称评定时可加分;在先进和优秀职工评选中,同等条件下家庭医生有优先权,出国进修或外出学习也有优先被推荐的机会。
另外,吴克明还决定,家庭医生的收入水平要保持在整个中心的第一梯队中。
家庭医生新鲜出炉,在得到各界支持的同时,也有不小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居民满意率”,这将成为家庭医生的重要考核指标。徐汇区卫生局局长刘诗强表示,就是让居民“用脚投票”,促进家庭医生提高业务水平。
徐汇区家庭医生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居民是直接与医生签约,一年合同期中,居民可随时退约或改签。这样可以让居民得到更为长期、稳定、可及的服务关系。“不签死约”,就可以在家庭医生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激励他们提高服务质量。
本报记者 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