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纸文凭,在校大学生被迫走出校门实习,充当廉价劳动力,此类事件近几年来常常见诸报端。但比起发生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闹剧,就荒唐而言,恐怕鲜有能及。毕竟,以前,学校顶多就是把学生赶去实习,其间不闻不问;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以爱心的名义欺骗学生,而且还要“压榨”可怜的穷学生:
巧立名目,诱惑满怀志愿热情的青年,用一纸充满欺骗色彩的“协议书”,将他们“毫不吝惜”地赶去打工;将这些在一线饱受苦累的学子的劳动所得,也大把大把地装进自己的腰包,还美其名曰:“作为学校建设经费”。且不论这些钱究竟是被某些人瓜分了,还是真的留作学校经费了,都无法改变这些钱乃是千名学生用汗水换来的这一事实。这些钱只能属于他们自己,岂有别人来指手画脚地强行分配的道理。
学校本应以育人为本,岂能以从学生身上“剪羊毛”、赚效益为乐事?这是常识,但该校领导一句“我们做这样的工作,哪怕是为学校创造了一点效益,我觉得有什么不好呢”,不禁令人纳闷儿: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胆敢如此漠视常识?
以志愿之名诱骗学生打工,这种欺诈为害更甚:青年学子饱含热情地去参与志愿服务,结果却是被骗、被盘剥。青春的激情,被泼上一盆冰水,扑灭的不仅有他们心中志愿服务的火种,更有理想、爱心。教书育人的学校,做的就是这样的“榜样”?
荒谬如此,不知其何以为校,领导们何以为师?
王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