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而立之年的钟小要没有想到,在高校干辅导员工作,也能干进全国前10名。
不久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这名“资深”辅导员,收获了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奖项:2010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十佳人物。入行8年来,坚持住在学生宿舍,与学生打成一片的钟小要感慨道,如今辅导员工作不仅要具备高度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还要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不断努力。
面对“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在合肥工业大学党委看来,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应对当前挑战的现实途径。
为此,学校出台《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办法》,专门设立了学生工作创新实践项目专项基金,依托学院全面推进学生工作项目化建设。各学院按照项目申报、评选、实施、验收等程序,实施37项学生工作创新实践项目和15项心理健康教育专项项目。
据介绍,项目化建设一方面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尤其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以项目为载体,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不少人印象中,辅导员就是谈心的、办事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辅导员出身的合肥工业大学学工部部长王峰坦言,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居多,加上不少专职辅导员教师所学专业与学生工作没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科研弱项”。他们如果转入教学岗位,将不可避免地缺乏教学科研经验。
“过去对学生工作的思考都是比较零散的,缺乏系统化的总结,写起文章来没有目标。”据王峰介绍,如今获得立项的工作方案具体、系统,活动有延续性,并且能够体现一定的专业特色,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凝练整合研究方向。“总之,围绕具体的项目,依托某一学科,辅导员也能上课,搞科研,甚至评教授。”
目前,合肥工业大学的辅导员承担省部级和校级课题60余项,80%以上都承担了教学任务。虽然目前只是讲师职称,但是近3年来,钟小要主持过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课题,参与省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4项,围绕学生工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目前,钟小要申报的“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工程”项目正在实施中。下一步,他将以此作为课题,同时进行课程化的设计开发,将此纳入学生选修课。
李燕是合肥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的主任,在她的指导下,不少学院的辅导员老师都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项目。“虽然大多数辅导员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但是通过集中备课的方式,不仅能相互学习,还能在授课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此外,在项目实施中还能发掘新的科研增长点,解决实际问题。”李燕说。
“项目化运作操作流程规范,时间节点明确,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突出主题,此外,经费、人员都有了保障,使得学生工作更有特色和成效。”在该校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辉看来,“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平台。”
张瑾 周慧 本报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