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7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民有所求 必有所应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19日   08 版)

    7月16日,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生态移民安置社区——田园小区,耸立着的现代楼房、花园式的小区内到处是玩耍嬉戏的儿童、悠闲散步的老人,让人难以想象就在1年前,这里的村民还住着低矮的平房,共用几个满是异味的旱厕。

    村民孙果花把记者领到她的新家参观。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摆着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孙果花笑着说:“我们一家过着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10年,孙果花一家花了10万多元就住进了这套三室两厅13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每平方米才花了820元,比市场价每平方米整整低了近4000元。“政府不但给了7000元的装修补贴,还给补助50%的水、电、暖、物业等费用。”孙果花说。

    孙果花一家居住条件的改善是鄂尔多斯市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真实写照。自2005年以来,鄂尔多斯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孙果花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5000多户生态移民之一。为解决生态移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当地政府为生态移民每两户安排了商业摊位,转移农民可低于市场价购买摊位,并可自行经商或出租经营,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在就业方面,规划面积为32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吸纳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纺织园区、亿利制药园区、东胜食品加工园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提供了包括包装、保安、厨师、环卫等2.5万个就业岗位,完全可以解决转移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保障方面,转移农牧民在原农村土地、住房和惠民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还在医疗、养老保险、参军、计划生育、低保等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

    如何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认为,只有切实办好群众关心的事情,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加群众生活环境的安全度、舒适度,让群众从心里产生自豪感,才能让群众感到幸福。

    群众的幸福指数往往体现在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上。鄂尔多斯市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再造计划,在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公园、广场49处,绿地360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14.26平方米;在城郊,实施了乌兰木伦湖整治等生态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6.61%。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率先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12年免费教育的城市,伊金霍洛旗等部分旗区更是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同时,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农牧民子女与常住居民子女受教育权同等待遇,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人均教育经费支出达2360元。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说,鄂尔多斯市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创建文明城市、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并规定每年50%以上的市财政收入用于解决民生问题。

    如今,鄂尔多斯市全面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养老金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50元和260元,城乡低保分别达到每人每月420元和300元,五保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0元。

    鄂尔多斯市还新建改建敬老院、综合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23所,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形成了“一村一室、一乡一院”和“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

    云光中说,“民有所求,必有所应”,不但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鄂尔多斯市还要打造花园式的医院,改善老百姓的住院环境,让老百姓能舒心看病,高兴回家。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鄂尔多斯市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真真切切从中得到了实惠。

    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走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街头,几乎看不到烟头和纸屑,墙壁上也看不到杂乱的小广告,房屋出租、招聘之类的广告整齐地张贴在固定设置的广告栏内,马路两侧的车辆都停放在指定位置。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了市民的文明素质。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鄂尔多斯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良好社会风气。全市建立了162个“市民大讲堂”,以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提升市民素质、推进城市文明为宗旨的大讲堂分为高层论坛、名家讲座、社区课堂3个模块,共宣讲3893场,听众达121万人次。

    云光中说,人民群众既是文明城市的创建主体,又是文明城市的受益主体。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发动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创建、真心支持创建、热情参与创建。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7月19日 08 版

同心同德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民有所求 必有所应
新疆和田一派出所遭暴徒袭击
“浓烟哥”被授广西青年五四奖章
大运会“寻电之旅”启动
小学生“叫板”热水器 大学生与垃圾“较劲”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师生“重温入党志愿”
第二届中国汉白玉文化艺术节“传承历史,创意未来”
团情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