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的初夏,结束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配到一个专为直升机导航的小台站。
台站距机场几公里,还没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台站没有自来水,没有外线电话,更没有电脑,只有一台小电视。3个“驻台”执勤的战友,熟得都无话可说。
台站上空往返着几百架直升机,那段日子,我每天都被吵得彻夜难眠。此外,最难熬的还是孤独和寂寞!我倍感焦虑,甚至一度想打“退堂鼓”。
也许是因为有过相同经历的缘故,台长看出了我心中的疙瘩。一天,他搬出一个大箱子,指着里面一摞《中国青年报》“手装版”合订本,“这些是原来的台长给我留下的,能治疗寂寞无聊,没事看看它,效果还不错。”
“有那么神吗?”我苦笑着说,在心里嘀咕:哪有那心情?
除执勤外,实在没别的事,我硬着头皮翻阅那些过期、有点发黄的《中国青年报》。没想到,这一翻竟像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一样,被它吸引住了。
报纸被我从头翻到尾,尤其“特别报道”、“青年调查”、“冰点”、“军事周刊”等版面的文章,让几乎与世隔绝的我,在寂寞与孤独、单调与重复的日子里,感受到了文字和新闻报道的魅力。
我的话也多了起来,经常针对一两个话题缠着和台长“抬杠”。看到前后判若两人的我,台长有些得意,“老同志的话没错吧?这宝贝是不是很灵?”我握着台长的手,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儿点头。
台长提醒我,“你现在老和我抬杠,我可没工夫陪你,试着给报纸投投稿,能和报纸抬杠,那才叫水平。”
就这样,我开始尝试写作。不久,我在驻地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诗作。虽然很短,但却是台站史上在报纸上刊登的第一篇文章。联队文书为了报喜,一个人骑着给台站送菜的小三轮“狂奔”了近10公里的路程……
尝到甜头的我,坚定了对《中国青年报》的喜爱和依赖。因为它,台站不再寂寞,心也不在孤单,我也逐渐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像老台长那样,我把每一期看过的《中国青年报》收集起来,装订成册,整整齐齐地放在木箱里,让它永远成为台站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后来,我被调到部队政治部负责新闻报道。忙碌的生活让遥远的台站逐渐沉寂在心底,但每当我静下心来,翻阅最新一期《中国青年报》时,那小小的台站、轰鸣的飞机又鲜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系新疆五家渠某部政治部新闻报道员)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