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攻信息化难关 “娘子军”们各有绝招

平兴中 倪敏芝 胡春雷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2日   09 版)

    这是一支颇具传奇色彩的“娘子军”——13名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女科技干部,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中写下了一串让人惊羡的荣誉:十七大代表、国家“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得主、“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10人荣立二三等功。

    近5年来,她们所在的实验室先后取得4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8项科研成果填补军内外空白。

    她们,就是来自南京军区某部的女科研干部代表。

    心中始终有个对手——站在世界之巅攻关破隘

    2010年3月。广州。

    珠江宾馆学术厅内,23名院士和专家评委一字排开,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会正在紧张进行,一名剪着齐耳短发的年轻女军官自信地走上答辩席。

    “这项技术属于全球顶尖领域,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你们怎么能设计出一套如此完备的技术体系?”评审席上,专家们经过短暂的合议后,抛给这位来自南京军区某部的工程师严利珍一个大大的问号。 

    沉思数秒,严利珍花了5分钟进行陈述。大家的目光渐渐从怀疑变成赞许,最后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可是评委们并不清楚,为了这项成果,严利珍与全球网络技术整整赛跑了6年! 

    200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际上初露端倪,该技术是构建全球信息领域的基础。当时20岁出头的严利珍敏锐地感觉到: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将在全球掀起。

    经过前期论证,严利珍开始着手攻关。没有现成的实验环境,严利珍自己动手建起全军第一个专项模拟实验室。她的目光紧盯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展开了一场无形的较量——

    2004年,国际权威机构组织发布首批技术手册,第一手资料全是英文,严利珍一遍遍地“啃”,马不停蹄地拿出了后续研究的路线图。

    2006年,各方实质性部署方案相继推出,严利珍超前完成设备配置和系统搭建,实现实验环境由仿真模拟到实体操作的飞跃。

    2008年,各种技术规划相继出台,严利珍再次领跑,提前进入技术开发阶段。

    2009年,新规则陆续暴露出一些不足,严利珍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增添“补丁”。

    6年的持续攻关,她和项目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了一个个难关,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鉴定书上,著名科学家金怡濂院士写下这样一行评价,“设计思路新颖,技术先进,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心中始终有个对手,才能站在世界之巅攻关破隘,时时抢占先机,处处拔得头筹。

    几年前,一项填补高速网络建设研究空白的课题摆在“娘子军”面前。高级工程师吴京苑主动请缨。一位在总部工作的同学听说此事,当即就给她泼了盆冷水:“这可是世界级难题,全军也没人敢啃这块硬骨头。”听同学这么一说,反倒激起了吴京苑的斗志。

    那段时间,她不分昼夜地坐在计算机前推算法、编程序、做实验。算法的模块很多,一环套一环,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毕竟是全军的难题,攻关谈何容易?3个月过去了,一点进展也没有,吴京苑就像在茫茫的荒原中踯躅前行,感到前所未有的艰难,她不断给自己鼓劲:“即使自己完成不了,也能给后来者积累经验,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试验报告在桌上逐渐堆积成山,计算用的稿纸都装了好几箩筐。终于有一天,当她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运用在仿真效果图上时,奇迹出现了,可行性研究初战告捷!随后,吴京苑乘势而上完成系统技术分析,总部论证为全军首家技术突破。

    自由穿梭未知领域——打通科研攻关的“逻辑门”

    在科研领域中,有一个工程概念叫逻辑门。简单地说,就是遵循固定的逻辑规则,让穿行其中杂乱无章的数据变成既定的序列。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要想在攻关中做到游刃有余,也必须自如穿梭不同科研领域的“逻辑门”。

    2002年,已经在单位小有成就的张莉突然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暂时放下手中课题,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2006年,张莉负责对新型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前期的工作十分顺利,眼看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可一个技术节点突然卡住了去路,一次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每一次的结论都是错的?”为缓解紧张情绪,张莉随手拿起了桌边的一本散文集,书名叫《善待每一次错误》,读着读着,她的心思又转到了工作上。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她脑海中:能不能针对性地研究错误结果,把每一次的猜想汇总起来,从错误的结论中逆向研究规律?

    一招“反弹琵琶”,蕴含了殊途同归的大智慧。张莉以其发散的思维和复合的知识基础,在数学、通信、逻辑推理等多个领域自由游走。虽然接下来的复杂运算依然十分艰苦,但却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她就搞清了系统的工作机理,攻下了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女干部,有的爱玩游戏,在未知的迷宫中探寻宝藏是最大的乐趣;有的会打太极拳,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气韵十足;有的工于丹青,一幅小品点、钩、皴、染,墨趣横生。

    生活给了她们无尽的灵感,也让她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中增添了一份轻盈与灵动。

    2009年6月,工程师鲁珺在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某子课题研究时,一道难关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在已有的网络环境中,通过软件编程想办法。可鲁珺发现,这条路在新的环境里根本行不通。

    鲁珺没有“硬碰硬”,回到家后,她练起了平时放松身心的瑜伽。吐纳鼻息,静心沉底。一瞬间,“沉底”的奥秘激发了她的灵感,鲁珺突然想到:新环境从顶层到底层不好走,那就干脆摒弃“抽丝剥茧”,直接抄底!

    又是一招“剑走偏锋”,看似避重就轻,实则包含了删繁就简的大智慧。经过反复论证,方案完全可行。鲁珺沉下心来,使用难度极大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摸索前行。由于思路正确,两个月的艰辛“探底”,终于赢来了欣喜与成功,在业界引起轰动。

    懂得放弃才能坚守——用定力解好“人生方程式”

    “一个人能走多远、干多大事业,不光取决于能力素质,还取决于胸怀与境界。”这是工程师贾英莉最欣赏的一句话。

    2006年,部队安排贾英莉负责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前期研究。虽然贾英莉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学的是这一专业,但任务刚下达时,贾英莉并不太情愿。

    原来,求学时的经历告诉她,这一领域在全军范围内相关专家稀缺,研究周期长,能不能出成果是个未知数,这“冷板凳”一坐,何时是个头?

    但是,面对领导充满期待的眼神,贾英莉最终答应下来。

    从此,她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跋涉。

    寒暑交替,冬去春来,贾英莉记不清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在这条“冷板凳”上一坐就是4年,以超越常人的执著与定力,从懵懵懂懂的新手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独门专家”,该项目也取得可喜进展。

    如果说,攻克信息领域的山头需要寂寞坚守,那么,对来自社会的诱惑能否保持定力,对于这群科研女杰来说,同样也是需要跨越的一座“大山”。

    她们学的是军地通用技术,不少掌握着“独门绝技”,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地方企业对这类人才的渴求非常强烈,很多人都不止一次收到过这样的“橄榄枝”。

    一次,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华区的总裁慕名通过朋友找到吴京苑,当场许诺:“只要你肯来,我让你做副总,年薪你自己开。” 

    当时,吴京苑也有过思想交锋,她父母得知此事后劝慰她:“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你从小就有绿色的梦想,选择了军营就要安心地干。人生价值不能用收入多少来衡量,只要在事业中有成就,对国家有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最终,吴京苑选择了坚守自己在部队的事业。

攻信息化难关 “娘子军”们各有绝招
代号“腾飞-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