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选择到自我感动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大家的抵触心理还是挺重的,除了期末考试的压力外,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剧本实在没多大兴趣。”聂春琴同学是兰州大学话剧团的骨干,今年5月她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排一部红色话剧,赶在七一之前公演,为党庆生”。剧本是夏衍的三幕悲剧《上海屋檐下》,有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一群小人物的生活。
对已经在话剧团历练了两年多的聂春琴来说,导演一部话剧本非难事,但是这次的任务令她为了难。两年来,兰州大学话剧团一直主打青春校园剧。让他们这群“90后”大学生去演绎上个世纪的红色故事,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不过,这部话剧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话剧公演的那一天,几乎座无虚席。
“当时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看一些轻快的影视剧,网上那些恶搞的视频点击率就很高。不过,通过这部话剧我们看到了观众的热情。其实同学们对于经典还是认可的,只是那些庸俗视频实在是太多了。”副导演党昊春同学不无感慨地说。
今年,唱红歌、诵红诗、演红色话剧……一股股红色文化风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疑,重温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这一年共同的特殊记忆。
回忆起当时排练的情景,剧组成员相视而笑。
完整排演一次要将近两个小时,大家课业多,又都来自不同学院,所有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公演的前一周,为了磨合,剧组成员便相约通宵排练。“平时大家相处得特别融洽,那次通宵排练之后,大家的感情就更深了,投入的也更多了。在舞台上看的出来,大家都很投入,好几次都能自己把自己给感动哭了。”饰演男主角的杜学敬回忆说。
从被动选择到感情投入,再到自我感动,每一个剧组成员几乎都经历了类似的情感历程。
“一个温馨的团队可以让你逐渐接受这样的任务,但是真正让你投身其中的,还是排练过程中被唤起的那份历史责任感。”聂春琴说。
用歌用诗感悟历史体温
当“90后”大学生渐渐“入戏”的时候,“为党庆生”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被他们看作是“自己一件具体的事”,并且乐于为之付出努力。
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杜学敬对于建党的历史知之甚少。为了演好角色,熟悉剧情,泡图书馆成了他的必修课。无论是翻书查资料,还是上课吃饭,投手举足间,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旧社会的中年人。
“没有用心灵去寻找过这段历史,塑造的角色将是没有灵魂的。”小杜说。
来自甘肃庆阳的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宗慧,从小就生活在剪纸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用剪纸艺术表达对党的生日的纪念,是她长期以来的想法。
利用短暂的午休时间和晚上,她一周之内剪出了两幅红色剪纸,一幅主题是《刘志丹队伍到南梁》,另一幅是《风雪子午岭》。剪纸上的刘志丹栩栩如生,瘦弱的脸庞刚毅有力,军帽上的五角星格外醒目。
当大学生们用一刀一剪、一句句诗句和话剧台词感悟历史体温的时候,他们收获的是真真切切的感动。
七一前夕,兰州城市学院举办“青青子衿”诗歌朗诵大赛纪念党的生日。时隔三周,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获得冠军团队的每个人仍能声情并茂地把台词背下来。
他们朗诵的题目是《不朽》,讲述的是小学课本上《丰碑》的故事。“以往很多诗歌朗诵都是那种空洞乏味的颂词,为了能够感动台下的观众,我们在形式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团队负责人赵苜辰说,大学生颇有创意地把舞蹈、美声、话剧、音乐等元素都融进了诗歌朗诵之中。很多时尚的舞蹈动作都是他们自己编排的。团队成员为了模仿舞蹈动作设计,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就反复看了好几遍。
心灵的贴近产生共鸣
“长期以来都不能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但是在体会话剧人物命运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明白了这句话。”汪汉说。
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汪汉同学是一名党员,前不久,他导演了一部反映旧社会甘肃本土故事的话剧《老柿子树》。同很多大学生党员一样,汪汉当初的入党想法很简单:“党员都是优秀的学生,入党了我也就能变得优秀了。”
当汪汉阅读了大量史料,“心态归位到那个时代,心灵的贴近产生共鸣。用心灵去寻找过,信仰才是最真实的。只有一个朴素的动机,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有汪汉这样感受的同学还有很多。重温红色文化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社会,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段难忘的经历成为他们精神上宝贵的财富。
“《天路》讲的是红军长征时发生在川藏地区的故事。汉藏两族人民的和谐相处,军民的团结,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智慧,也深刻理解了长征对于党和中国革命的意义。”在剧中饰演一名战士的辛旭东说。
接受采访时,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史正宪教授表示:“中国的未来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但青年历史责任感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令人警惕的现象,红色文化进校园无疑将有助于唤起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它的影响将是长远的。”
在西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雷鸣看来,即使是金子般闪光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落上历史的尘埃,慢慢失去其光泽。而通过“引导大学生们寻找历史,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历史,将历史的尘埃拂去、擦亮。寻找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自我建构精神世界的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