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乘客安全不是“赌”来的

陈方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6日   02 版)

    7月23日这个黑色星期六,“甬温线动车追尾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瞬间震痛国人。35人遇难,192人受伤,伤亡数字让人无比揪心。新华网一则消息称,24日凌晨4时,温州康宁医院的急救室,护士从福州人赵立松的遗体上找到了7张身份证,护士说,他们一家7口都在车上。幸存者、8岁小男孩赵竹的父亲不幸去世,截至记者发稿时,其母还在抢救。

    在发生事故的动车里,还有些乘客,也像赵竹这般举家享受旅行快乐的,却没想到遭遇如此不幸。事故发生后,有网友感慨:“以前出门总想着全家人坐在一起,现在如果全家出门乘坐的不是同一列动车同一节车厢,有时候倒是一种幸运。”“幸运”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后怕,害怕出门旅行时,安全得不到起码的保障。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是偶然事件,却在偶然中潜伏着一定的必然。比如,有关事故原因的分析中,“雷击”的解释能否站得住脚,调度为何没起到应有作用?所有这些追问,不仅仅基于此次事故的严重程度,更基于铁路部门过去面对安全质疑时的自信满满。

    2007年就有媒体问,信号是列车运行的眼睛,万一系统出现故障怎么办?南昌电务段工程师杨晓东说“应付雷击有双套设备”。京沪高铁开通前夕,有记者采访有关专家,问如果高速运行的列车,当前面某段铁轨被冲毁或被破坏了,列车如何能及时获知?高铁网络控制系统专家常振臣表示“高铁可停车避让”。中国北车集团唐车公司总工程师孙帮成也曾向媒体表示,动车高铁“脱轨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当然,一场特大事故的发生,并不能完全否定中国动车的安全性,但当曾经的承诺在事故面前灰飞烟灭时,公众不得不担心,我们到底有没有为追求速度而牺牲安全保障?动车和高铁到底有没有安全隐患?在追速度争第一的路上,到底存不存在“赌”的心态?

    按照“海恩法则”,每次严重事故背后都有着几十起甚至上百起轻微事故或未遂事故。中国动车及高铁开通以来,我们常常引以为豪的是它的建设速度及运行速度。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高铁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武广线曾有一个电机的端盖飞出来;北京到沈阳的CRH5次列车,多次因为中途故障而停车;太原到石家庄的石太线才建了两年即出现沉降,据说线路沉降最大处达到40厘米。

    高铁发展的大方向不会因一起事故的发生而改变,但应该谨记“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日本新干线开通44年,因列车事故死伤的乘客人数为零,所以,它被称为全世界最安全的高速列车。在日本的铁路安全文化中,发生事故后必须一查到底,并且相同的错误绝不允许犯第二次。这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保障乘客乘车安全,这安全不是“赌”来的。这次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公众对动车、高铁的信任,当乘客需要为自己的出行安全祈祷时,再快的速度又有何意义?如何弥合公众对高铁、动车的信任,需要铁道部门付出更多行动。

从高技术决定论中醒醒吧
借“水浒”反腐?瞎扯
乘客安全不是“赌”来的
地铁不超载,这事有点悬
国税“三公”超21亿 税收成本知多少
超限车辆VS危险桥梁
孩子担不起“劝父自首”的重负
预录取不规范,导致南大“鸽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