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在这里

石早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6日   12 版)

    《钢的琴》讲的是父女之间的情感:东北工人陈桂林下岗,和妻子离婚,正在学琴的幼女梦想要一架钢琴。再婚嫁给有钱人的妻子生活富足,于是“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成了这场抚养权争夺战中重要的砝码。陈桂林窘迫无奈,绝境中,突发奇想,要用钢,为女儿手工制作一架“钢的琴”。

    这是一个看似悲情的故事,不得志的父亲搏尽全力,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它本身可以充满泪点,但《钢的琴》始终没让观众掉泪,在那些本该能迸发泪点的时刻,导演张猛用一种半开玩笑的手法让涌在眼眶的泪水,变成嘴角上的微笑。这反而成了一种更有力量的情感——父爱如山,不同于母爱,父爱更含蓄有力,轻描淡写,但耐人回味。

    为了造琴,陈桂林召集了旧时的工友:刚刚出狱的以修锁配钥匙为生的快手,负责工厂转让收尾工作的季哥,杀猪的大脑袋,退休在家的工程师老汪……不提钱,这帮东北糙老爷们儿理解陈桂林的苦衷和用心。陈桂林酒醉后说:“我父亲给我取名叫陈桂林,就是希望我未来甲天下,我没做到,但我要让我的女儿做到。

    其实父亲与女儿的情感关系,本身就有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它包含了男人与女人,长辈与晚辈,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关系。前不久,我的一个已婚的女朋友在整理旧物时,翻出若干年前一个人飘荡在北京时,父亲给她寄去的很多封信。重读一遍,潸然泪下,感叹:原来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在这里。

    陈桂林爱自己的女儿,他拼命想让她留在自己身边,她是他活着的希望,是他奋斗的勇气。每一次他在人前受累受苦、酒醉街头后,都不会忘记还有一个家要回。女儿等在家里,等着他给她织毛衣,做饭……

    一架“钢的琴”最终造出来了。其实,结果已不重要。陈桂林的女儿还是离开了他。电影在女儿用这架奇特的钢琴弹奏出的乐曲中结尾。喜悦,兴奋,陈桂林虔诚地聆听着乐器之王弹奏出的音符,在这场造琴工程中,他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做父亲的满足感。

    与那些不接地气的商业电影不同,陈桂林并没有迎来春天。他还要回归现实,然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也许唯一留下的“财富”,是他再次酒醉后向旁人吹嘘“我曾给女儿造过一架钢琴”。这种父爱,苦涩又深沉。

    我们只寄望于陈桂林的女儿在长大成人后,可以记住父亲曾为她做过的一切。她也许会成功,也许只是个平凡人。但真希望有人可以告诉她,在她小时候,她没钱的父亲,为她做过一架“钢的琴”。物欲社会似乎冲淡了亲情的可贵,或许失去后我们才可以体会,谁是全心全意无条件爱着自己的人。

    人人心里都有一架“钢的琴”——但愿再艰难的日子也不要打磨掉这分美好,愿生活温暖如歌。

浮世绘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外交辞令
他有没有收到我的挂号信
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在这里
最煎熬的不是背叛
蔺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