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大赛视频创作项目前10名中,澳门独揽9位,内地仅占1席

老师掺和太多让创新大赛难创新

本报记者 邱晨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8日   03 版)

    陈妍妍没想到,这部并未经过老师指导和修改的作品竟获了奖。

    一场全国性的比赛结束了,结果皆大欢喜。来自全国32个省市的代表队几乎每支都满载而归,除了团体奖、组织奖外,还各自捧回了若干个一等奖。

    喜讯不断的颁奖现场,鲜有人注意到放置在角落里的一份成绩单。这份成绩单显示,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以下称“NOC”)视频创作项目全国一等奖的前10名中,内地仅有陈妍妍1人位列榜中,另外9名无一例外全部来自澳门。

    看到1∶9这样的比例,潘克明有些惊讶,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此次大赛学生项目的总裁判长,他说这是他担任赛项裁判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令自己难堪的成绩”。

    有老师影子的成人化VS有不少缺陷的个性化

    翻开澳门参赛选手的作品,记者发现,剧本大多是以个人生活经历为题材。其中《幸福遇见》讲述的是,一名澳门中学生在校外遇到一位教画画的老师,两人相见恨晚,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故事,最后以荒诞的对话渐入黑屏。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情节看似无厘头,却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所感所想。用澳门濠江中学电脑课指导老师王志强的话说,“多是个性的流露与表达”,而这正是澳门学生与内地学生在视频作品上的不同之处。

    “今天天气很好,所以我的心情特别好”的独白说得像朗诵,动作和表情也极其夸张。看到内地这样的视频作品,王志强忍不住咯咯直笑,“学生大多是天真的,甚至傻得可爱,如此成人化的表达怕是指导老师的意思。”

    从教21年,参加NOC已经4届的王志强,看到一部片子很快就能做出判断,作品里面有多少指导老师加工的成分。

    王志强看内地的作品,常有一种重复的错觉。故事编剧的思路过于规矩,有套路可循,一看就有指导老师操刀的嫌疑。在他看来,“内地的作品正面内容多,批判的东西少”,这并非是大多数青春期学生真实的思考。

    巧的是,唯一进入前10名的内地选手讲的正是“自己的故事”。即将升入高三的陈妍妍,爱好艺术文学,不喜欢理科,于是她把自己讨厌的物理和化学两门课拟人化,找来两个贴有物理、化学字样的面具套在同学的头上,开始了自己和它们的战斗。

    没有三脚架,摄像机是找同学借的,呈现的画面相对模糊,陈妍妍获得了第5名。而同她一起前来的另外两支上海学生团队的作品,虽然拥有高清的画面,逼真的音质,却没有入围。

    “题材、立意都很好,就是没说出自己的想法。”潘克明说,内地的视频作品往往叙事宏大,虽然涉及不少热点问题诸如老房拆迁、春运、拉登之死等,却很难真正体现自己的观点。他说,就创新大赛的出发点而言,评委更看重学生的个人想法和创新能力,而作品一旦被发现有太多指导老师的意图掺杂其中,便很难胜出。

    遗憾的是,内地的老师偏偏喜欢“掺进来,而且把手伸得很远”,他们觉得“这样才能胜出,才有更大的可能获奖。”

    创新大赛难逃应试教育,一切都为了冲奖

    内地和澳门的老师在教育观念上差异很大。内地的老师往往认为,教师的经验远多于学生,因此,通过加强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好的;而澳门的老师则认为,教师也有经验不足的时候,单纯地传授经验容易落入授之以鱼的窠臼,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尽管这样找到的方法或许不是最快捷的,但只有在找的过程中,他们才会逐渐掌握一个适合自己的“渔”法。

    王志强认为,两种教育观念反差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不会要求学生一定要获奖。”王志强说,学生交给他的作品有很多的漏洞,但他并不会把自认为“好”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他觉得这些漏洞是学生成长进步中必不可少的“痛”和“缺憾”,而这两者恰恰是培养创新能力最需要的养分。

    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强调创新的顶级赛事上,也依然不乏应试教育观的身影,尤其是在内地一些中西部参赛代表队中间。

    “目标很明确,就是获奖。”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王玉庭说,学校开设有信息技术兴趣班,一周上四天,每天下午都留出一节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们参加。

    记者问他,兴趣班都上什么课程。

    “这要分时间段。”王玉庭说,“创新大赛(指此次比赛——记者注)一般是7月举行,那么上半年的课程就围绕这场比赛的项目来安排;每年下半年,兴趣班的课程就调整为十一二月份举办的全国中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所需要的。”

    在内地,兴趣班通常没有期末考试,最多是简单的作品展示,而对王玉庭所带的学生来说,“要完成展示的作品和准备期末考试没啥区别”,或许还更累。山东一位柳姓老师表示,能否在大赛中获奖已变相成为检验学生乃至老师教学的期末测试。

    大赛一位组织人员告诉记者,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是内地较为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且以培养创新能力见长的学校,此次大赛中也收获了四五个单项的一等奖,在内地参赛队中已是佼佼者。

    “参赛的作品能获奖,但换一个作业环境,学生可能就做不出好的作品来。”王志强说,内地选手的动手能力的确很不错,但创新能力要差很多。

    学生的思考力是无法“培训”的,王志强认定这一点。在平时的授课中,他一般不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作业目标,而是放开手让他们去“玩”软件,他认为,创新力会在学生对工具的摸索中逐渐培养起来。

    内地教师积极指导的背后是奖金驱动

    接触澳门的参赛选手后,陈妍妍发现,“澳门的小学生,像内地的初中生,初中生则像内地的高中生”,他们很有主见,不同于内地的学生,张口闭口都是书本上和老师教的。

    视频作品创作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两地教育观念的差异从赛前的布置安排便可见一斑。

    在内地,指导老师召集了一些优秀的学生,简单介绍比赛情况后,开始分配任务,一拨儿做这些,一拨儿做那些,学生在领到指令后便绞尽脑汁做项目,老师也没日没夜地参与指导。

    澳门的指导老师在接到比赛通知后,同样是召集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不同的是改题目“分配”为“自选”,喜欢做哪个项目学生就挑哪个。学生挑好后,澳门老师的选择是“放手去做,有需要来找我。”

    一个比较看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一个是冲着获奖而来。“内地老师积极备战的背后是校方的强力支持。”来自安徽芜湖的指导老师夏超透露,学生拿的奖项越多,指导老师的奖金也就越多,奖金多的时候甚至相当于教师平时两个月的工资。

    现场一位来自甘肃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说,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预拨款,专门奖励在外带队比赛的老师,鼓励他们带学生为学校争光,这种做法在中西部一些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尤为普遍。

    澳门的中小学也对指导老师有相应的奖励,但远没有如此诱人。澳门濠江中学视频创作指导老师朱卫国,今年已经带学生捧回了30多个奖杯,学校给他的奖励和那些只捧回一个奖杯的指导老师却没什么差别——同样的一张证书和不足月薪1/3的奖金,而且是每年才奖励一次。

    参赛冲奖的热情高涨,教学水平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邢胜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内地许多地方的教育理念还比较落后,只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去培养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唯一方法就是允许学生和鼓励学生自我发展。

    看过内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后,王志强最大的感觉是,“理论的东西太多,上机操作指导的内容太少。” 

    “澳门和内地获奖差异悬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地教育条件的差距。” 潘克明说,在澳门,小学到高中都有信息技术课,都是必修课。内地则不然,不少地方只有高中是必修,却也偶尔出现被一些数学、物理、化学等强势科目占领的现象,小学、初中只是选修,在一些条件落后的地方,小学、初中甚至还达不到国家一周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标准。

    而这又回到了教育公平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原点。

老师掺和太多让创新大赛难创新
清华启动数学大师冠名讲座
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启动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举行了两场毕业典礼
让坏人看到打怵,让百姓看着亲切
大连交警被殴致死案开庭
“要让人们在事故发生后知道打哪个电话,
敲谁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