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光骨子里依旧是个军人。
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管过国企,现如今作为北京国智恒电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就在记者眼前,他3分钟不到就吃完一份品种丰富的午餐。
“当年在部队的经历让我吃饭特别快。”吕建光笑言。
十余年军旅生涯,在这位企业掌舵人身上留下太多印记。
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8点不到,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公司,“总部发出命令9点进攻,9点10分,后方告诉你还在来的路上,这怎么行?”
“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团队是永远难以成功的!”吕建光反复强调时间观念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的公司要求职工无正当理由不得迟到,第一次无理由迟到大会点名批评,第二次迟到就要扣50元。
部队既人性化又具约束性的组织观念也被吕建光用在公司的管理上。
下属眼中的吕建光是个重情义的人,犯错时会被严厉批评,可事后总能得到吕建光的“感情抚慰”:事后不久,吕总就会貌似漫不经心地走到他们面前,和他们聊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
“军队要军容整齐,才能斗志昂扬,在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是公司的形象。”吕建光为此专门给公司员工聘请了一名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做形象顾问。
这背后,吕建光早已把市场当做“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新战场,他的企业就是“一支具有攻坚作战能力的部队”。
而今,这支“攻坚队”已取得不俗的业绩:两项国际领先技术、“中关村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突出贡献奖”、“2010年中关村十佳创新型中小企业”。
吕建光也在2010年成为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第二批入选者,也是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已经56岁了。
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土鳖”,甚至一度成为评委争议的焦点——外人印象中的中关村更像一个海归的聚集地,是青年创业者的乐园。
一切却又实至名归。
1971年,17岁的吕建光参军入伍,做过战士,当过排长,上过军校。1984年,已是南京炮兵学院政治部训练处主任的吕建光,在军委的组织下,带领20所军事院校的500名学生官,奔赴老山前线参战见习。
一年后,从阵地回到学校,同去的人中36人牺牲,100多人受伤。血与火的洗礼中,他对国家利益的认知深入骨髓:“为保住每一寸土地,牺牲了多少人啊!”
1988年,吕建光主动要求转业。在经历10年公务员道路之后,已是国家计委综合司副司长的他毅然投身一家濒临破产的国企。
面对太多的不理解,他的理由只有一条,“我不能一辈子在机关写材料、出差、写公文。等我老了,总结我的一生,想我一辈子干了什么?我不能说我写了多少份文件,我不能这样告诉我儿子。”
7年时间,吕建光使这家企业由亏损8亿元,变为净资产70多亿元。2005年,一个新的机遇摆在吕建光面前——国家电力监管信息系统研发需要一家第三方机构,“这可是做国家一个行业的事业”。
这一次,他选择了彻底与体制内告别。
一个月后,51岁的吕建光和朋友合伙成立了北京国智恒电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一次调研中,吕建光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由于电力系统内部设备时间基准不一致而引发的电网事故频频发生,背后的症结正是我国电力系统授时信号受制于美国GPS民用频道。
能否破解中国电网的“时间之觞”?吕建光下决心开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
“经济危机”随之而来:前期筹集的上千万元研发经费已经告罄,技术还处于突破的前夜,而且还面临测试一年的时间考验。
吕建光将自家钱往外拿,房子全部抵押了,不够再找弟弟借。最激烈的时候,老婆甚至要跟他离婚。
实在扛不住了,他一度开车跑到长城,一个人在长城上坐着,看看日出日落,几天后又是峰回路转。
“一切都只因为曾经当过兵。”吕建光说,是军人的特质让他成功地面对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军人,就是看准的事情,义无反顾!”
2009年9月,我国正式确立“天地互备,以北斗为主的电力授时体系”,中国正式掀开电力行业自主高精度授时的时代大幕,电力运行安全命系他国的历史也由此终结。
2010年底,,国智恒全球首创“智能超高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大幅提高了电力传输能力。
对公司未来的图景,吕建光有着清晰的展望:以北斗导航技术综合应用为主要发展方向,侧重于产业授时系统方案的解决,他们已与电力、电信、石油等行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还要进军金融、交通运输、水利等更多行业。
这个“老兵”说自己只有一个心愿,“将国家安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