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好的一届比赛。”这是今天国际泳联主席马格里奥内对上海游泳世锦赛的评价。显然,这次大赛给国际泳联主席留下了太多的惊喜。而这样的高度评价也带来一个潜在的问题,上海可能为游泳世锦赛定下了一个令后来者难以达到的高规格办赛标准。
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不远,就是2010年年底刚刚竣工的东方体育中心。为举办本届世锦赛,上海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这座包括一座综合性体育馆、一座大型游泳馆和一座室外游泳、跳水池的体育中心。这3座场馆被依次命名为“海上王冠”、“玉兰桥”和“月亮湾”,分别举办游泳和花样游泳、水球、跳水比赛,总造价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游泳比赛馆“水立方”的两倍。
上海也因此成为世界游泳锦标赛历史上第一个为举办该项比赛新建场馆的城市,仅此一点,上海就已经超过了游泳世锦赛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主办城市。
据上海媒体报道,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在本次世锦赛开赛前曾表示,建造东方体育中心的根本目的是造福百姓,游泳馆和跳水池会在赛后立即向社会开放,并且票价会体现出公益性。但日后能够用于大众游泳服务的不过是东方体育中心内的一座游泳馆和一个室外跳水池。作为一座人口超20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目前拥有的400多座各类型游泳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炎热的夏季正是市民游泳旺季,记者近几天在上海部分游泳馆、游泳场看到,几乎每一家游泳场馆都人满为患,市民在游泳时的最大苦恼就是人太多。
仅仅是新增一座游泳馆、一处游泳池对改善上海市民的“游泳难”能发挥多大作用?答案显而易见。“为什么不能把这笔钱分散投入到社区,多建一些社区化的体育设施?”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
上海市体育局相关领导曾表示,上海目前的主要体育设施都是1997年举办“八运会”时留下的,缺少承接世界和全国顶级赛事的大型体育设施。
此次举办花样游泳和游泳比赛的“海上王冠”体育馆可容纳观众1.8万人,馆内设施齐备,足以满足篮球、羽毛球、游泳、冰上等各种室内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不过,在距此不远的上海世博园区,2010年3月竣工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同样是一座最多可容纳观众1.8万人的现代化场馆,也可举办多种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一座城市内,两座功能定位相似、又同样体量巨大的体育馆,在日后的使用上能否避免恶性竞争、做到物尽其用,不禁令人疑问。
其实,国际泳联并未对世锦赛举办城市的办赛硬件条件作出苛刻要求。2009年罗马世锦赛使用的是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游泳场馆,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使用的是举办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诺德拉瓦体育中心,2001年日本福冈世锦赛是临时租用了一座大型会展中心的场地,下届巴塞罗那世锦赛准备使用的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游泳场馆,该场馆也举办了2003年游泳世锦赛。
为了举办游泳世锦赛,上海即使缺少合适的大型体育馆,也完全可以借用大型文化或会展中心,上海为此专门兴建一座大型体育中心,在很多外国媒体看来,这完全是一种太过奢侈的行为,一名西班牙记者就表示:“下届巴塞罗那世锦赛肯定不会得到这样的‘优待’,无论是一次性办赛需要还是从长远利用来看,付出20亿元的代价确实显得有些高。”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室外跳水池“月亮湾”。室外跳水池此前在国内十分少见,因为中国观众大多没有在户外观看跳水比赛的习惯。这从本次世锦赛跳水比赛现场,中国观众纷纷在看台上打着伞遮阳的举动就可以看出。但欧美人通常喜欢日光浴,因此,欧美国家的城市举办游泳世锦赛时,通常都是把跳水甚至花游的比赛放在室外进行。
上海已拥有的室内跳水场馆并不少,包括“玉兰桥”游泳馆内就配套有跳水场地,但上海还是专门建了一个室外跳水池。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个室外跳水池是国际一流标准的,但国际泳联从未要求过世锦赛主办城市的跳水池必须放在室外。
除了硬件条件优越之外,上海游泳世锦赛在组织工作上的投入也让其他城市相形见绌。3000多名志愿者、严密的安保措施、精心编排的开闭幕式表演……相比之下,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的开闭幕式短暂而简单,2009年罗马世锦赛的安保工作几乎令人难以觉察,而下届巴塞罗那世锦赛预计招募的志愿者是1500名,还不到上海的一半。
巴塞罗那世锦赛组委会在本次比赛期间曾向记者表示,在有些方面,巴塞罗那将不可能达到上海的办赛条件。
本报上海7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