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8月0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全新团购模式 超强复合团队 明明白白消费

厦门大学生跨校组建“小集喔”

通讯员 唐红波 本报记者 陈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01日   09 版)

    在厦门文教区大学城里,说起“小集喔”,大学生们大多耳熟能详,那是他们常逛的一家网站,上面关于吃穿住行、娱乐等五花八门的消费信息,针对学生群体的超低折扣总是令人“心动”。

    去年9月开通的这家学生团购网站,是由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轻工业学院等高校的学生联合搞的创业项目。

    从“拼车”到“拼玩”,大学校园里各类“拼一族”早已屡见不鲜。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因为接触面有限,最苦恼的恐怕是“拼团”无门;而对于广大商家和企业来说,眼看着大学生群体诱人的消费市场,却不知道如何把促销的信息推进校园。怎样才能把两者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

    有着丰富兼职经验的厦门理工学院2007级外语系学生王清波发现了这个商机。入学以来,他做过校园代理、销售过信用卡,七夕卖过花,还入股开办过传媒公司,不仅累积了创业的启动金和大量商家资源,还琢磨出了一种全新的团购模式——定金模式:商家向“小集喔”报出团购价格——消费者通过支付宝在“小集喔”上支付少量的定金获取团购资格——收到包含“集结券”详细信息的短信——在消费日期内到商家消费,凭短信验证并付完余款。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是,现金流小,风险降低。

    去年暑假,王清波从4所高校中找到了4个合作伙伴。“一个学校市场容量有限,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容易‘同质化’——同样的生活环境、一样的校园氛围,跨校合作能吸纳多所高校的资源,包括市场、消费习惯、思维方式等都趋向多元。”王清波认为,每个人对自己学校的情况很熟悉,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前期市场调研的成本和时间。

    这个创业团队的5个成员大多是在兼职过程中认识的。比如王清波与同校2008级商务英语专业的连小莉同学是在做某饮料品牌校园代理中熟悉的,他发现小连“很会做人”,于是首先想到了她。同样的,王清波与集美轻工业学院2008级商务策划班的王景新一起做过销售,他发现王景新“很有销售天赋”;王清波还与华侨大学2008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郭惠祺同学一起卖过大学新生用品,他很欣赏小郭坚毅的性格。集美大学2008级计算机专业的林炬同学则是别人引荐的,王清波当时想找个懂技术的人,小林正好符合要求。王清波结合各成员的专业背景和个性做了分工——富有亲和力的连小莉负责行政和外联事务,口才好又懂电子技术的郭惠祺负责市场推广,学计算机专业的林炬负责网站技术,擅长销售的王景新负责微博营销。

    他们把创业项目落户在厦门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园,获得校方3000元的资助和场地、人脉等资源的支持。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小集喔”团购网诞生了。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站,很快就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其实没什么诀窍,我们把所有后台数据,包括交易情况、反馈意见都‘晒出来’,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林炬介绍说,第一单接的是团购电影票——“《盗梦空间》加一杯可乐,原价75元,学生价25元,刚开始肯定有人怀疑这3.3折的价格是不是真的,我们把动态数据同步更新在网络上。有人买了之后发现是真的,后来越来越多人跟进,人气和信誉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得惊人,这要求做网络营销的团队也要跟得上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小集喔”的5个学生股东每天都活跃在各类学生群、贴吧、微博、空间上了解最新动态,跟陌生的同学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网站CEO王清波还利用课余时间到厦门各大商场、门店、街道和企业去找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看法,回来后做好详细记录,并进行归纳整理。

    作为一个中介网站,诚信就是口碑。“偶然也会碰到不守信的商家,比如吃火锅没有承诺的那么好,买到的东西有问题不让退货,这时消费者就会在网上投诉甚至骂人,我们只能拿出百分百的好态度接受批评,宁愿蒙受委屈和损失,也不能让消费者吃亏。”王清波说。

    该网站运营9个月来,共接到500多单生意,单笔金额从几百元到数万元,生意好的时候,每月能赚到近10万元。如今,“小集喔”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团购网之一。

    据介绍,“小集喔”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与商家的合作收取其佣金和广告推介费。“最有效的营销还是微博,现在最热门,点击率最高。”集美轻工业学院的王景新告诉记者,目前网站还处于起步阶段,经验、能力和资金都比较欠缺,利润率有待提升。

    临近毕业,王清波早有打算:他赶在写毕业论文之前已在厦门市区租下了门店,并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厦门辰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几个决心要把这个创业项目做下去,而且越做发现市场潜力越大。”王清波坦言,他从大二开始就打定主意自主创业,目前全职管理下的公司,可以解决10多个同学的就业问题。

    “能赚钱固然是最好,但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更多同学实现他们的小小愿望和梦想,那一定是特别有成就感的。”据厦门理工学院的连小莉介绍,最近他们把网站最核心的一个栏目版块——“本周集市”无偿献出,用一周时间来播放一条公益广告,利用网站的超强人气为本校一名残疾学生的重症父亲募捐,短短4天就有近5000人通过团购方式认捐善款。

    王清波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做“全国最大的校园团购网”,头3年准备专心服务好大学生和对学生市场有需求的商家和企业。下一步他们将从教师群体开始摸索,了解校园内外社会各类群体的消费习惯,把大学生团购网的模式移植到其他群体和地区。“公司无论未来发展到什么程度,一条根本的原则始终不会变,那就是对公益的热心和对社会的责任。”王清波说。

通讯员 唐红波 本报记者 陈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8月01日 09 版

三年,从交不起学费到身家百万
博士种“米”
厦门大学生跨校组建“小集喔”
第二届上海“微型创业新秀”揭晓
“长沙记忆”
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