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逢假期旅游高峰季,各大旅游城市的餐馆包间不仅难以预订,而且很多包间还规定了“最低消费额”,变相收取“包间费”。此前,餐馆不允许自带酒水、消毒餐具收费等不合理现象已经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很多消费者感觉自己的钱花得冤枉。
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76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7%的人在饭店就餐时有过“最低消费”、“不许自带酒水”、“消毒餐具收费”等被动消费经历。受访者中,44.6%的人来自大城市,44.8%的人在中小城市。
56%的人遇到不合理收费时会按餐馆要求付费
调查显示,43.8%的人平时经常去餐馆吃饭,55.6%的人有时会去餐馆吃饭。
最近,北京某企业行政助理陆川要宴请几个朋友,当他领着朋友到了预订的包间点菜时,服务员说因为是接待10人的大包间,因此有1500元不含酒水的最低消费限制,“我当时就傻了眼,我们只有6个人,加上酒水也不够最低消费标准啊,而且也不能换包间。”
陆川见饭店服务员的态度强硬,碍于请客的面子,也只能按照最低消费标准硬着头皮点菜。“本来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很高兴,就因为这最低消费,花了钱还找气生,太不划算了。”
调查中,当遭遇餐饮业类似“最低消费”等不合理收费时,56.0%的人会按餐馆要求付费,只有28%的人会与饭店交涉,选择换一家餐馆的人占14.1%,选择向相关部门投诉的人只占0.6%。
“不是我不想投诉,而是这种事没有长远的解决办法。因为多数饭店都这样,这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默认规则了。”陆川很无奈,消费者经常这样忍了,但是实际上也就变相纵容了饭店的不合理消费“合理化”。
“大不了以后吃饭不去这家饭店,如果大家都能自觉抵制,时间长了,饭店自然也不会这么理直气壮地收这个费那个费。”陆川说。
调查显示,如果在一家餐馆遭遇不合理收费,下次还会去的人仅占13.8%,选择不会去的人占57.0%,29.2%的人选择视情况而定。
陆川认为,仅靠消费者抵制是治标不治本的,“要是有时遇到急事,只能就近选择餐馆,还是会冤枉地‘被消费’,消费者在这种霸王条款面前只有无奈的选择权,毫无话语权。”
“被动消费”为何屡禁不止
曾在餐饮行业工作多年的刘盼介绍,餐馆的不合理收费看情况而定,高端饭店有固定的客源和丰厚的利润,通常不会有消毒餐具收费的情况;一些中档并且客源充足的饭店,包间费、自带酒水开瓶费、服务费等收费就非常“正常”了,因为商家要考虑自己的运营成本问题;那些生意不太好、规模比较小的饭店不会收这些费用,他们只会以促销手段招揽客源。
刘盼指出,餐饮市场其实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状态,消费者的选择权很大,所以商家要努力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比如现在就有较高档的饭店鼓励顾客自带酒水,这就在同行业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也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
那么,为什么餐饮行业的不合理收费屡禁不止?73.4%的人认为是因为消费者维权无门,67.3%的人认为是因为商家唯利是图,61.8%的人认为原因是中国餐饮行业缺乏标准。其他原因还有:现在外出就餐的人太多,形成卖方市场(39.6%);面子消费心理作怪,遭遇不合理收费也就忍了(36.4%)。
刘盼说,目前公款吃喝泛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餐饮行业不合理收费的势头;再加上工商质检人员对商家变相违规吃拿卡要,也加剧了餐饮企业的运行成本。处于买方的消费者要为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买单”实在是“冤大头”。
安徽省消费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不合理收费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买卖权和自主选择权。然而,他们平时收到这方面的举报,只能是去调解,最好的结果是商家退还消费者觉得多收的费用,但是消协不是执法机关,不能作出任何行政处罚。
而且,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条款对餐饮业的不合理收费没有相应规定,“条款的模糊和不明确也是造成买卖双方矛盾无法调和的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为这些收费行为定性定位,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