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放了暑假,在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莫家庄社区居住的三年级学生金倩红,几乎每天都会到莫家庄社区青年服务中心。爸爸妈妈都在社区附近打工,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而在青年服务中心,不仅有志愿者姐姐辅导功课,还有国学讲堂、法制教育讲座、绘画比赛等活动吸引着金倩红。
莫家庄社区青年服务中心是社区大学生村官、社区团委书记秦开开展活动、服务青少年的宝地。“以前,每到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候,总会有没处去的学生沉迷网吧,社区里还有一些闲散青年也没处去而无所事事。对于这部分群体,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活动场所。”秦开说,这个场所给缺少活力的社区团组织带来了活力。
不只是秦开,在江苏,全省各个乡镇、街道的12530名大学生村官大多都担任本村或所在社区的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基层团组织注入活力,凝聚服务青少年。
让团的活动成为基层工作的突破口
社区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很难吸引青少年;社区有很多闲散青年,传统的社区活动很难做到覆盖他们……初到社区的秦开也曾经为这些问题所困扰。
2009年,社区大楼重建,秦开看上了新大楼宽敞的场地。“如果能开辟出一块阵地用于开展青少年活动就好了。”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她,对团的活动并不陌生,她希望把服务青年作为自己工作的突破口。
在崇安区团委以及街道社区的支持下,莫家庄社区青年服务中心在社区大楼挂了牌。一开始,没有多少人知道刚刚成立的青年服务中心,秦开便做了一本介绍册,把中心要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放进去,然后挨家挨户去发。
慢慢地,知道青年服务中心的人越来越多,来中心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
秦开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项目——幸福魔方,把印有幸福魔方的日记本发给社区内每一位青少年,每参加一次活动,这些青少年都可以在魔方上盖上一枚印章。目前,青年服务中心已经开展了爱心公益、低碳活动、红色课程、娱乐培训、科技培训等活动,吸引了1000多人次的青少年参加。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湖滨社区大学生村官邓骏的工作,则是从凝聚流动团员青年开始的。他所在的社区,有很多打工青年。“没有娱乐活动,内心空虚。”在和邓骏聊天的时候,很多青年都这样跟他说。
邓骏开始想办法“笼络”这些年轻人。通过社区的警务室,他找到了分散在社区内的打工青年和闲散青年,把社区团组织将要开展的活动告诉他们。“他们都很愿意参加的。”
小红帽志愿者服务便是邓骏组织的活动之一,服务队的核心人群都是务工青年和闲散青年。这样的活动很受青年们的欢迎,“因为不仅丰富了他们自己的业余生活,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邓骏说,常常是他打一个电话,青年们便都会“到岗”。
他们成为村里或社区青年的“头儿”
在莫家庄社区青年服务中心,秦开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头儿”,随便推开哪扇门,她都知道孩子们正开展什么活动。不只在社区青年服务中心,在户外各种活动中,她也是社区青年中的“头儿”。在开展志愿活动时,她只要稍微动员,就会有很多青年呼应。
暑假里在做交通协勤志愿服务时,一个小伙子每天早上7~9点都会出现在所服务的路口,即使皮肤都被晒脱了皮,他仍然愿意参加这个活动。这让秦开感动不已。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堰北社区的大学生村官马涵菁,联系青年是从孤身进入打工楼开始的。打工楼其实是一个叫堰宁公寓的以务工青年为主的公寓楼群,因为有大量的务工青年,马涵菁希望在这里建一个团组织。
刚开始的摸底并不那么顺利。马涵菁常常一个人在那栋主要是男青年进出的公寓里见人就问,这样的举动起初遭到了一些人的抵触。“一个大姑娘见人就问想不想参加团组织,实在让很多人觉得摸不着头脑。”马涵菁说。
不过,日子长了,楼里的青年人逐渐认识了这位年轻的女孩,也开始熟悉起来。当年5月,打工楼成立团委,在进行团委书记竞选时,马涵菁没有想到,一下子就来了几十名青年。
此后,无论街道或社区举办什么活动,马涵菁都不会忘记叫上这支自己组织起来的务工青年队伍,或是联系学校为打工楼送上一场文艺演出,或是筹备组织一场真正的打工青年篮球赛……
给青年办实事
除了联系青年,基层团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服务青年,给他们办实事。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三官村大学生村官陈小燕做得最多的,是青年就业创业培训。陈小燕所在村的青年,因拆迁大多都是失地青年,很多人利用自己在街头的房子开起了门面创业。但是因为没有规划,大多创业项目都是重复的。
“在一条街上同时有好几家药店好几家美发店。”陈小燕想帮这些青年做好生意。她联系了劳动保障部门,为这些创业青年办创业导师培训班,让导师实地指导创业项目。
一个开茶叶店的小伙子告诉陈小燕,以前开店,从来都是只考虑挣钱就行,像店面规划,项目选择,甚至像货源选择、销售方式等都一概不考虑。听完创业导师的培训课,他觉得思路开阔了很多,对自己以后的生意“很有益处”。
因为村里还有一些闲散青年,陈小燕就联系劳动保障所为他们开办了叉车、绿化工培训班。这些青年在参加培训后,几乎都找到了一份工作。
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东河村大学生村官陈思至今觉得,在服务青少年的过程中,自己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帮扶留守儿童。
“他们缺乏跟父母的沟通,缺乏家庭教育,心理承受能力也都很差。”看到村里有不少留守孩子,陈思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
村里的留守儿童也不算太多,陈思选择了几个孩子结对子,定期到孩子家里辅导功课,跟他们谈心。慢慢地,孩子们喜欢上这位大姐姐。
“我记得有个孩子,我刚开始跟他聊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说。慢慢地,他开始跟我说知心话了,他会说自己多么羡慕人家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会说自己怎么跟同学相处。”孩子们的变化也让陈思很开心。
陈思还开展了“圆大学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家庭贫困的学生申请资助;她在网上搜集就业信息,为村里的闲散青年找出路;她联系其他大学生村官,为村里的养殖大户提供信息……
“我还想建一个流动团员站,给流动的闲散青年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