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防卫大臣北泽俊美提交的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这是日本自1970年以来发布的第37份,也是民主党执政以来发布的第2份白皮书。同时它也是日本政府自2010年12月颁布决定未来5至10年防务与安全政策框架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后,发布的第1份白皮书。
《防卫白皮书》不仅是介绍日本防务政策的普及型读物,更是其防卫力量建设的指针性文件,反映了日本政治及军事政策走向。因此该书一问世便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新版白皮书除特别增加的“应对东日本大地震”章节外,由“周边安全环境”、“日本防卫政策和新防卫大纲”以及“防卫对策与措施”三部分构成,系统地阐述了日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现行国防政策、防卫力量建设以及军事改革等内容。
持续重视并警惕中国军事力量发展
在新《防卫白皮书》开篇环顾本国周边地区形势时,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就表示,“中国继续迅速扩张并实现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在日本周边水域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频率也越来越密集。”话语中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关注和警惕昭然若揭。事实上,自冷战结束后,受国际形势、日中两国实力对比、历史遗留问题等多方因素影响,日本对华安全政策,从初期阶段的疑虑和观望,过渡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关注和戒备,在21世纪初开始向明确防范发展。尽管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得以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前行,但《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国防政策和军事力量建设情况的关注在不断加强,其评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认为中国所发展的“超出本国防卫范围内的军力”可能对日本形成“潜在威胁”。2010年版白皮书详细论述了日本对中国国防政策以及军事力量发展情况的看法,并特别对中国海洋活动、国防开支透明以及军兵种力量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高调渲染,宣称这些政策和动向给“地区形势和日本安全”带来了影响。从字面上看,新版《防卫白皮书》延续了这一做法。
首先是暗示中国正当的海洋活动对日构成威胁。在旧版白皮书的基础上,新版增列了2010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以及2011年3月在东海发生的中国直升机接近日本护卫舰等事件,指出“在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发生利益冲突时,中国采取了受到批评的高压对抗姿态,其未来走向令人担忧”。日本政府在2010年版《防卫白皮书》中曾指出“中国的海洋活动趋于活跃”,但2011年版白皮书更进一步称“中国在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日趋活跃。今后中国海洋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频繁的活动将常态化”。这是首次使用“扩大”、“常态化”等新的表达方式,显示出日本政府对中国动向的“警戒感”正日益增强。
其次是插手南海问题。新版白皮书首次在“东南亚国家国防政策”这一节中增设了南海地区局势问题,称“国际社会近几年对海洋自由航行等问题越来越担心”,“中国执法机构进行日益密切的监视活动导致其与周边国家的冲突呈上升趋势”。
第三是部署西南岛屿防卫力量。白皮书称,冲绳县宫古岛以西没有部署部队,是防卫上的一个空白地带。因此自卫队将在西南岛屿地区部署沿岸监视部队和运输机等,并进行应对攻击的训练。必须要指出的是,这次军事部署调整不仅能为日本提供距离钓鱼岛约170公里的拥有机场和天然良港的战略据点,还能扩大日本移动雷达的侦察与监视范围以及成倍增强日本对东海的监控能力。
明确《防卫计划大纲》调整重点
《防卫计划大纲》作为指导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和自卫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日本发展防卫力量的基本方针,其中包括安全保障政策的基本方针、防卫力量的定位以及自卫队主要装备的整备目标等。相较于此前的修订,此次《防卫白皮书》中“新大纲”出现的一些变化引人关注。
第一,应对“中国威胁”成为“新大纲”的基调。在关于“新大纲”出台背景的分析中,白皮书对亚太地区形势中“不可预测和不确定因素”进行了说明,并特别指出“中国持续增加国防费用,全面快速地推进以核、导弹力量和海空军为核心的军事力量现代化,大力加强远程投送能力建设,在日本周边海域的活动日趋扩大和活跃,且军事与安全透明度不高,成为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担忧事项”。作为一个严重依赖海上交通安全的海洋贸易国家,同时鉴于和中国在钓鱼岛、油气田开采和海域划界等问题上存在的争端,日本对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担忧与日俱增。
第二,提出“多层次合作”的安全保障战略。为实现既定的安全战略目标,“新大纲”提出要建立基于自身努力、同盟合作、亚太地区合作和国际合作的多层次安全合作模式。其首次提出将地区合作纳入安全合作体系,表明日本对经济活跃、各种矛盾交织的亚太地区日益重视,体现了日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整体影响力下降的形势下加强与本地区合作的意愿。但将中俄排除在地区传统安全合作的范围之外,仍凸显了其“冷战”思维的残余影响。
第三,提出“机动防御力量”构想。日本自战后以来实施的历次《防卫计划大纲》都立足于“基础防卫力量”构想(即保持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基础防卫力量)。而此次“新大纲”彻底颠覆了之前的观点,提出了“机动防御力量”构想,其含义是建设“一支具备快速反应、机动灵活、能够持久作战并遂行多种任务,以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和情报能力为支撑”的机动防卫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就意味着自卫队在指导思想上突破了消极被动的“专守防卫”原则,“主动先制”的趋势明显加强。
继续发展和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关系
自二战结束以来,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核心的同盟关系一直被视为日本国防的支柱。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鸠山政府倡导“回归亚洲”、“建立东亚共同体”、“构筑对等的日美外交”,双方在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上发生重大分歧,日美同盟出现裂痕。然而,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态势加剧以及日本政局的动荡,双方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缓解。特别是菅直人政府上台后,他更是选择了迎合鹰派势力诉求、回归强化日美同盟旧途、实现制衡中国的道路,这在新版白皮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白皮书指出,为确保日本本土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改善国际安全环境,日美同盟在今后仍不可或缺。尽管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国力的增强,美国的影响力相对减弱,全球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但美国仍将继续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为此,日美同盟“应得到深化和发展,以使其适应新的安全环境”。
作为加强日美同盟的具体举措,白皮书除强调要继续加强日美在情报信息、弹道导弹防御、装备技术研发以及联合训练等领域的合作,以提高延伸威慑的可靠性外,还提出要在维护太空、网络空间和海上交通线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加强合作。同时,日美同盟的活动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开始更加注重“地区干预”和“海外行动”。白皮书明确强调了军事力量的适用范围要由国内逐渐拓展到海外,日美合作的范围扩大到在海外及全球范围内的维和行动、国际救援、打击海盗和反恐行动等。
此外,东日本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福岛核事故也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白皮书指出,日本和美国在应对灾难时所体现出来的紧密而有效的合作凸显了两国的特殊联系,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联盟关系。鉴于这一事件,两国决心提升在未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主要防范俄罗斯到主要防范中国,从“回归亚洲”政策到“强化日美同盟”,从“专守防卫”原则到“主动先制”原则,再从“基本防卫”构想到“机动防御”构想,可以说,新《防卫白皮书》的内容反映了菅直人政府关于“整军、联美、防华、走出去”的防务战略方向,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地抛弃战后制定的“专守防卫”的和平宪法,加速向军事大国迈进。而渲染来自其他国家的所谓威胁,就成了日本提升军事力量的最好借口。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