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进得了太空,吹不响口哨

本报记者 赵涵漠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10日   11 版)

    当美国人丹·巴里正在散步时,电影《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吹口哨的情景浮现在他的眼前。巴里习惯性地嘟起嘴唇,在上下唇间留出小拇指大小的空隙,试图吹奏一曲《干活时候吹口哨》。

    然而,巴里失败了,他压根儿发不出任何声音。

    这个极不成功的尝试出现在1999年5月。当时,身为美国宇航局宇航员的巴里正穿着笨重的太空服,进行长达7个小时的太空漫步。

    如果巴里回到地球表面上,吹口哨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就像美国电影《逃亡》中女主角说的那样:“你只需要把上下嘴唇凑到一起,然后吹一下。”不过,远离地球、身在太空的宇航员要是想借口哨的旋律给自己解解闷,却怎么也做不到。

    曾经取得电气工程学博士学位的巴里立刻呼叫了地面的太空航行地面指挥中心,向他们汇报这一大发现:“科学家或许有兴趣知道,太空漫步时可吹不了口哨。”

    很快,对讲机另一端的斯多里·马斯格雷夫轻松地回应道,“我们早就知道了,丹。”

    马斯格雷夫是那一天的指令舱宇航通信员。他同时还是航天领域的资深人士,拥有6次太空航行经历。这位专家清楚地知道,自从苏联宇航员在1965年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舱外活动开始,这种连七个小矮人都能轻松完成的动作,从来没有在太空获得任何历史性进展。

    位于地面指挥中心的人们建议沮丧的巴里就此事展开研究:为什么宇航员不能吹口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大笑。今年7月,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了这一事件,并给出了解释。

    原来,吹响口哨的原理是让气流穿过通往密闭空间的狭窄通道。空气在空间里快速振动,就发出了声响。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空气,而且需要大量空气。不过,被太空服紧紧包裹的宇航员可找不出这么多空气。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气压来完成这个动作。

    在地球上,一个成年人的身体表面积约为2平方米,每时每刻,一个人全身都承受着20万牛顿的大气压力。而太空服里的宇航员承受的气压不到这一数值的三分之一,因此,不足以形成能发出声响的快速振动。

    巴里并不是第一位尝试着在太空吹上一曲的宇航员。前宇航员汤姆·琼斯平日可不是个爱吹口哨的人,可一迈出地球,几首歌的旋律就从他的脑袋里跑了出来,比如电视剧《反斗小宝贝》的主题曲。他尝试着吹了一下,然后理所当然地失败了。

    看起来,这简直是宇航员们在太空漫步时所遇到的最小的麻烦。毕竟,舱外活动十分危险,在航天飞机任务进行的经典领域,一颗质量只有子弹百分之一大小的碎片或细砂,就足以对宇航员造成子弹般的伤害。

    如果宇航服破损并减压,宇航员没有迅速进入增压太空舱,就将因缺氧而死亡。一位未被公开姓名的宇航员就曾被一根短棍刺穿手套,幸运的是,穿刺物卡住不动,直到他安全返回航天飞机后才被发现。

    尽管宇航员们大多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情绪,但舱外活动的高度危险性难免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行走在地球上的人们或许不能想象吹不出口哨给宇航员们带来的苦恼。可对于宇航员来说,口哨声可以陪伴他们进行孤独的旅程。

    其实,巴里在太空中吹口哨以失败告终后,这部分内容甚至被收入了宇航员们的“太空指南”。一位曾经在太空中修复过哈勃望远镜的宇航员还记得,训练自己的工作人员曾经告诉自己,吹口哨是太空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位宇航员一共在太空里航行了三次,累计航行里程逾3000万公里。尽管早就被告知不要妄想吹口哨,但他还是忍不住在太空漫步时试了一下,结果不难预料,“完全没有声音,我连一个音符也吹不出来”。

一本山寨杂志的国际玩笑
进得了太空,吹不响口哨
在纽约地上捡金子
危险的放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