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岿然不动?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称,近期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油价下降幅度超过了4%,但目前调价参考的三种原油平均价格,仍高于4月7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时的价格水平,所以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具备下调条件。
数据显示,纽约油价连续下跌,累计跌幅达到11%。国内成品油价格既然要与国际市场接轨,那么消费者当然要质疑:国际油价从每桶110美元一路下跌至每桶86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什么不降价?殊不知,此“国际油价”其实非彼“国际油价”。对于媒体经常引用的纽约油价而言,国内油价与它其实是“绝缘”的,它根本就不在国内油价的跟踪范围之内。截至8月4日,国内成品油跟踪的迪拜、布伦特、辛塔三地原油变化率不仅不在负向,反而正向为2.62%。换言之,非但降价不可能,距离再度涨价的边界倒是不足1.5%。
因为没有将纽约油价计算在内,国内油价往往滞后于国际油价,用专家的话说,“相当于没有把金融市场对油价的影响考虑进去”。事实上,如果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改变,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只是“暂不具备下调条件”,而是短期内几乎没有下调可能。“跟涨不跟跌”将成为国内成品油定价的长期现象,因为在当前油价格局下,国际油价连涨22天的可能性,要远大于连跌22天,结果必然是,上涨过程能够及时跟上,下跌过程却几乎全部省略。
关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有两条“老掉牙”的呼吁:首先,将纽约原油期价纳入国内油价的跟踪指标体系;其次,将国内油价的调价周期由22天调整为10天。如果这两条长期被呼吁的改革意见能够被采纳,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国际油价的反映无疑将更为灵敏,本轮成品油价格的下跌窗口早就已经打开。想当初,《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尚未正式出台,22天4%的上涨规则就被先期使用;为何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只能在该涨价时推出,却不能在该降价时先行呢?
此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还应该考虑汇率因素。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305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也间接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的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早就该下调了。
还必须指出,要让国际油价下跌更多惠及人民,必须打破“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对加油站的大面积垄断。根据规定,我国对成品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政策实行最高价格管理,可“两桶油”加油站执行的几乎全部都是最高价格。前不久,国内一些地方成品油批发价最高跌幅甚至超过10%,民营加油站纷纷降价促销,但是“两桶油”加油站依然执行最高价格,只要发改委不“降旨”,绝无自行降价之可能。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却异常“稳定”,“两桶油”加油站尤其“淡定”,此种格局何时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