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保节能项目著称的朗诗地产,在社会责任方面也想作出一番事业。
“拉布朗诗希望小学作为青海玉树震后第一个竣工并交付使用的自筹资金自己建设的学校,也是玉树第一所有暖气设备的学校,我们很高兴有机会为社会分忧。”在日前举行的拉布朗诗希望小学竣工典礼上,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明讲起话来分外高兴。在他看来,这1000多万元的援建项目,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从图纸设计、挑选建筑材料、按时安全建设,到配置教室桌椅、锅炉烧的煤炭、老师与沪浙师资交流培训……田明几乎把建设一个学校所有的软硬环境都考虑到了。“既然我们选择了公益,就要脚踏实地去做,不然,即使学校建成了,怎么留得住老师?学校没钱烧煤怎么办?我们会持续援助这所学校。”田明承诺说,这是他们继朗诗五权希望小学后援建的第二所学校。
朗诗集团自2007年成立朗思专项基金以来,田明给这个专项基金的定位是由集团、公司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等自发形成的纯民间、纯公益的开放性组织,主要做西部地区扶贫助学的项目。
“我的父母都是农村小学老师,从小跟随父母在不同的学校读书,接触了很多读不起书的同学。”田明说,作为朗思专项基金最大的捐赠人和推动者,他对慈善和公益活动有自己的看法,“做公益就像盖房子,不能干‘楼歪歪’的事情,也不能沽名钓誉,如果你公司的产品不合格,对客户坑蒙拐骗,即使捐钱做公益,这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热心公益,但基金成立3年多了,尴尬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我们曾经和一些基金会谈过成立专项基金,也和一些地方民政部门谈过成立基金会,但至今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基金会下成立专项基金,我们很难监控;在地方成立基金会,地方有关部门一般会要求我们的捐赠款项要有一定数额支持基金挂靠所在地。这和我们公益理念不一致,我们做慈善不想一捐了之。”田明盼望朗思专项基金能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但他又不想为了“身份”而丧失做公益应有的权利。
田明坦言,他的绝大部分财富将在适当的时候捐赠给朗思专项基金,“我不想把钱留给子女,我不想因为钱的因素让他们生活得不幸福”。从愿景来说,他还是希望有机构或基金会“领养”朗思专项基金,“这更有助于公益活动的规范和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魏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