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不同观点

谁垄断“垃圾”的认定权

廖德凯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16日   02 版)

    早上打开微博就收到一条信息:“等我哪天背3个大蛇皮袋的垃圾上你家做客,一定要请我喝茶啊!”这位要带3个大蛇皮袋来我家做客的朋友,很不满意我对上海公交车司机拒载拾荒者一事的批评,发此信息,显然是想让我“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做一下“其他乘客”。而我回答:“我不一定接待啊,我家是我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可不一样!”

    这一次微博交流始自一场关于公交车拒载一个带着“垃圾”上车的拾荒者的辩论,支持拒载者的最有力的武器便是拾荒者所携带的是“垃圾”,认为把“垃圾”带上车是对其他乘客权利的损害。一位网友给我发的信息就说:“老人是弱者,但他携带的垃圾不是。”认为带“垃圾”上车是对其他乘客的不尊重,破坏了“公序良俗”。

    看看,一口咬定人家带上去的就是“垃圾”,一下子想置人于“公序良俗”的批判漩涡中去。你别说,这一招还真的很灵,在这场讨论中,支持者与反对者几乎一半对一半,支持者几乎都持此论调。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垃圾”是谁认定的?其实,是不是“垃圾”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认定“垃圾”的话语权。

    我看了那段视频,从视频看,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小的袋子,并不违反公交车携带物品的体积重量的限制。那么,从“最正当”的理由来说,赶下这个拾荒老人就是因为其带的“垃圾”了。看到一个拾荒者,就天然地将他所携带的东西称为“垃圾”,未必公平。谁能说那些外表漂亮的包包里面没有垃圾?那个破袋子里的东西对你我来说可能是垃圾,但对带着它上车的人来说,未必是。

    很多时候支持拒载者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比如公序良俗,比如互相尊重,比如理性,比如不能违法。但往往却在事实判断上出现问题,正确观念被不正确的判断所误导。与普通乘客相比,拾荒者无疑是弱者,“弱者”没什么话语权,他们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他们带的东西是“垃圾”还是“正常物品”,很大程度上在于强者的看法。这段时间所讨论的“阶层固化”问题,其实质就是话语权及话语权落实的问题。

    公交车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这种基本公共产品的使用,需要每一个人在合法使用的同时,最大化地对其他使用者保持宽容。比如,作为普通乘客,你想使用公交车这一基本公共产品,就必须同时忍受拥挤、难闻的汗臭乃至别人不太礼貌的言行(这与倡导文明乘车并不矛盾)。如果不堪忍受这些,而自己又有能力,不妨去享受其他的服务。而拒载携带“垃圾”者,表面看来在“维护乘客利益”,骨子里其实还是出于一种歧视,即将对方的正当权利当成对自己权利的侵害。这似乎并不奇怪,现实中我们一方面在憎恨不公,呼吁社会公平,但一方面却在制造不公平。如果认真想想这个悖论,大概会明白:我们只是想要得到更多,哪怕需要从弱者手中夺来,也毫不犹豫。

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可能增加一所监狱
“习惯性回避”只会加剧社会矛盾
权色交易的官场“病毒”是否有药可医
不要让“穷孩子”的春天蒙灰
谁垄断“垃圾”的认定权
多少“幕后哥”闷声发大财
演砸了的龙虾节不能只砸伤纳税人
大运会是“大学生”的盛会
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