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目前的大学已成为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者和场地提供者。因此,科学地分析和了解在体育赛事对大学的影响,对大学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港在深圳大学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说。
在王港看来,参与这种大型赛事,无论对学生还是学校来说,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开阔视野,快速形成运动理念。对于学校来说,大型体育赛事无疑加快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在充分发挥场馆功能,让大学贴近群众,提高老师和学生组织能力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本届大运会上,深圳大学有很多学生参加了志愿者工作。“我们很珍惜这个机会,毕竟平时在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深圳大学的一名志愿者说,“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90后’不能吃苦、不懂事,通过当大运会志愿者,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确实得到了锻炼。”
对于学校来说,大型赛事留下的物质遗产也是实实在在的。北京奥运会的羽毛球场馆、乒乓球场馆,赛后都成为北京高校的学校体育场馆。深圳大运会新建的21个场馆中,12个是高校体育馆,9个是中学体育馆,从这一点看,高校无疑是大型体育赛事的受益者。
当然,高校体育场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水平有缺陷,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经营上目前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技术学科部的于振峰、金安,在有关“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功能与价值”的报告中指出,后奥运时代意味着我国正面临着一个更为成熟的体育发展阶段,高校体育产业有着其他体育产业所无法代替的优势。高校应充分把握历史机遇,完善相关观念与管理机制,发挥和利用自身优势,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可为学校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故而也逐渐为各高校所重视。因此,新时期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