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2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比赛门票很抢手却没人关注奖牌榜,不管“避运”、“受运”都能得实惠——

深圳人的大运会选择题

本报记者 武欣中 注册大学生记者 刘君萍 郑礼军 吕颜婉倩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21日   04 版)

    当深圳湾体育中心的“世界之门”被一个叫“闯”的巨人徐徐推开时,年轻的深圳终于迎来了与青春大运的激情拥抱。然而,无论是比赛场上不断攀升的奖牌数字,还是大运村里各国运动员的友情故事,都不是这座城市对大运会的全部记忆。气氛热烈的赛场外,多数深圳市民仍然如同往常一样生活。对他们而言,短短十几天的大运会,或许只是生活中激起的一层涟漪,很快就会恢复如初。

    电子屏幕上的大运会

    “加油,加油!”一家房地产公司门前的巨幅液晶屏幕下,几十名市民围成一圈,观看正在直播的大运会女子举重比赛。屏幕上,中国选手关键的最后一举着实让他们捏了把汗。“坏了,扛不住了!”骑着红色自行车的小伙子罗龙超忍不住喊出了声。

    罗龙超是附近一家快餐厅的员工,大运会的到来并没有让他的工作变得更忙碌。“倒是交通管制更严了,有些地方不能去,送不了外卖。”因为宿舍里的电视没有“大运频道”,下班后,小罗会骑车来这里看一会儿赛事直播。

    对喜欢运动的他来说,这电子屏幕上的大运会比体育馆里的大运会离他更近,也让他的生活比平时多了一些“精彩”。

    与罗龙超相比,荔园酒店的服务员陈菲却比平时辛苦得多。大运会开幕后,酒店的客人明显增多。这几天,除了例行的房间打扫,她还要到酒店大堂值班站岗。大运会开幕那天,陈菲累得“回去躺在床上就睡着了”。陈菲说,到目前为止,大运会的比赛她一眼都没顾得上看。

    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孙晓明,这两天也感觉特别累——因为开夜班的儿子被调去“开媒体直通车了”。没有人开夜班,他就得自己来。但他还是很高兴,因为儿子开“大运大巴”可以赚得更多一点儿,这是大运会带给他们的直接“好处”。

    看比赛比数金牌有意思

    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会相比,以“参与、交流”为宗旨的大运会,竞技性和观赏性自然都逊色不少。但对在家门口举办的这场盛会,不少深圳市民还是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一些重点比赛场次的门票早早就预售一空。

    家住南山区的钱军是羽毛球爱好者,为了弄到一张18日晚在深圳职业信息技术学院体育馆举行的羽毛球团体决赛的门票,老钱费了不少周折。

    赛场上,虽然中国队最终不敌印尼队,但老钱仍然觉得很开心,因为现场的热烈气氛是他在家里看电视享受不到的。为了给中国队加油,老钱不知吼了多少声“杀”。

    作为一个铁杆儿体育迷,以前每逢大型赛事,老钱最关注的就是比赛结果和不断变化的奖牌榜,无论是21年前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还是10年前的大运会。

    然而,聊起在家门口举办的这届大运会,老钱却说不出中国队最新的奖牌数量。上班和同事一起聊天,大家关注的也不再是中国队今天又拿到了几块金牌。

    21年前北京举办亚运会时,老钱正好在北京上学。“还记得开幕式那天,真是万人空巷啊,商店关门,单位放假,学校停课,好像全体中国人都在期盼着那一刻,热闹得像过年一样。”聊起这两届亚运会鲜明的对比,老钱笑着说:“这可能就像人一样,年纪大了,见识广了,平常心也就多了。”

    “避运”成为另一种大运生活

    即使在大运会举办这几天,很多深圳市民也并未把关注的目光都投放在赛场上。开幕式前一天,在市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何先生一家便驾车离开了深圳。

    何先生告诉记者,大运会期间正赶上儿子放假,趁这难得的机会,一家人到阳朔“自驾游”了一趟。“我们这也算是间接为大运会交通保障作了贡献。”何先生笑着说。

    大运“前四后三”的假期安排,让深圳市民中流行起几种大运会生活方式:“避运”,外出旅游避开大运;“受运”,留在深圳享受大运;“怀运”,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大运。其中,“避运”成为最受市民热议的话题。深圳的一家网站调查显示:“外出旅游、赴港购物、回家探亲、宅在家、继续上班”,分列市民“避运”方式的前五位。

    即使没有“避运”,深圳市民仍然通过各种方式享受大运带来的惬意时光。

    小长假里,在一家金融单位上班的张小姐就把自己宅在家里。“睡个懒觉,看看韩剧,晚上再约上好久不见的朋友聚一聚。”张小姐告诉本报记者,闭幕式的3天小长假,她还准备继续惬意地“宅着”。

    不炫富是为落实惠

    23岁的雷晓娟是深圳大芬村一家抽象画店的销售员。因为店里的生意忙,大运会开幕后,雷晓娟一场比赛也没去看过。在她眼里,代表大运会的是刚刚开通的地铁和粉刷一新的店面。

    对首次承办国际大型赛事的深圳而言,成功举办一届大运会的经济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际上,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今天的深圳比国内许多地方都更有资格“炫富”——GDP超过9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深圳用一场简约的开幕式向外界宣告:这个城市,已经不需要再借助短暂的绚丽来证明什么。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的部分市民中,有一半人知道大运会吉祥物是“UU”,知晓、听过大运会主题歌《从这里开始》的市民则不足1/3。然而,这并不妨碍千万深圳市民感受到大运会筹办所带来的诸多“好处”:4年间,地铁通车里程从原有的22公里发展到178公里,市民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得以明显改善。

    再过几天,大运会圣火就将熄灭,但大运会留给深圳和深圳市民的记忆会长久存在。在雷晓娟看来,大运会让深圳这个充满了机会和活力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本报深圳8月20日电

深圳人的大运会选择题
让子弹飞一会儿
大运村活力四射
庞伟大运会上卸包袱
侯玉琢带伤摘银赢得对手尊重
大学生微博大赛
中国选手夺得大运会健美操混双操冠军
跨越 奔跑
扣球
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