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大学生是微博的活跃用户,而大运会是大学生交流的盛会——

微博时代的大运会传播

本报记者 林洁 注册大学生记者 马宇平 王小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23日   12 版)

    微博上,一段大运会开幕式“互动哥”卖力引导观众的视频,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李栋迅速走红网络。大运会是青春的盛会,年轻人即便不参与赛事,也能利用高科技在大运会舞台上展现个性。

    赛场上拿着iPad与长枪短炮的摄影师“抢”瞬间,地铁上低头“织围脖”差点儿过了目的地,新闻发布会上越过官方通讯社首先“揭秘”……大运会期间,微博的表现形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教授评价,本次大运会可以说是一次媒体事件,这样的媒体事件在微博的作用下,传播得更快速、更全面。

    运动员借微博“求”关注

    “房间的条件还不错,有独立卫生间和凉台,还有储物间。”国家击剑队队员雷声入驻深圳大运村后,在其微博上图文并茂地发布了第一条消息。短时间内,他的好友纷纷评论,并祝他夺得大运会金牌。8月19日晚上,中国女足点球绝杀巴西队之后,扑出两个点球的中国队门将王飞就在微博上发了状态:“难以想象我们赢了巴西这么强的球队,我们是最棒的……”很短时间内,此状态就被转播和评论了400多次。

    8年前,北理工足球队助理教练袁微以大学生身份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大运会,但他们当时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他告诉本报记者:“那时我们只能靠电视转播和媒体报道和观众分享见闻。”随着后来参加中甲联赛场次数的增多,袁微也有了自己的粉丝群,“在北京理工大学的BBS上,会有同学对我们的比赛给予评论和建议。”

    如今,身边的队员用微博与大家分享、交流和互动,袁微说:“他们是运动员,同样也是大学生。像微博这种很普通但又时代性很强的东西,只要不影响训练,我倒是很支持。”现在,微博已成为运动员释放压力、分享比赛心得的重要渠道。“这次大运会,我们感受了观众的极大热情。几乎场场比赛观众都爆满,我们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袁微说,微博也是他们表达感谢的平台。

    观众变身“私人通讯社”

    在“自媒体”还未出现的21世纪初,人们分享快乐的主要方式还停留在用相机记录历史。

    “中日大战即将开始,气氛很热烈”、“开场两分钟,日本先入一球”、“我方在先丢一球情况下连扳两球!中国队踢出了气势和血性”……8月18日晚,随着大运会男足1/8决赛的推进,在现场观球的王金宝通过微博手机客户端进行着赛事直播。

    2008年奥运会,王金宝和朋友去北京看球赛,一场激烈的比赛下来,他发了100多条信息,随之手机就被停机了。这次是用微博,听众多了,大家互粉。“秦茜拿下中国队首金的时候,我就在比赛现场。宣布她获胜后,我立即用手机发了微博。”王金宝得意地说,“我肯定抢在了各新闻媒体的前面,这种感觉非常棒,我就像一个私人通讯社!”

    在比赛现场,有很多这样的“私人通讯社”。他们通过手机发微博传递赛场的见闻。一两句话,配上随拍的图片,一条条“微新闻”发向四面八方。

    “这种庞大的信息流,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徐泓教授表示,10年前还是传统媒体的天下,现在已经进入用户制作新闻的时代了。

    官方微博成生活信息集散地

    “我爱大运村”是大运村的官方微博,但微博的内容却告别了“很官方”的做法。管理员施翔东说,大运会是大学生的盛会,是各国运动员的交流平台。但大运村这里又很特殊,这里没有精彩的赛事,却是所有运动员活动最密集的地方。

    记者看到,“我爱大运村”发布的内容大部分为生活化信息,每天60条左右的微博,记录下大运村的点滴。在微博运营前期,大部分内容由大运村的新闻媒体中心和志愿者部提供,随着微博影响力的逐渐增大,更多的人在发现了一些轶闻趣事后,会主动去“@大运村”。

    大运主媒体中心的微博开通初期,微博信息以服务性为主。“#MMC志愿者#换衣物平台有35码鞋,求换36码。联系电话:……”类似于这样的信息在志愿者服装发放时很常见。“还有一些会议和培训的信息,我们也在短信和电话通知的同时利用微博发布出去,这样保证每个志愿者都能看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王家媛说,“微博是志愿者之间沟通的平台,也是我们发布信息的渠道。”

    草根博主也可以引发百家争鸣

    “刚刚结束的男子4×100米接力赛,日本队获得第三名,但因交接过程犯规被取消了成绩,我以为他们会沮丧地离开。谁知道大家很有秩序地交还统一发的国旗,等其他国家的运动员离开之后,还把整个dsa赠票区地上的垃圾全都捡干净了,一边捡还一边开玩笑,每个人都乐在其中。这个民族的‘礼’,让我感到有些自卑。”这是大运会随团志愿者刘政看完比赛后发的一条微博,两天内,这条微博被网友转发了692次。

    对于一个“草根”博主来说,这样的转发次数,连刘政自己也没想到。他坦言,自己的微博在此之前最多被转发过五六次,得到这么多关注,主要是因为微博的内容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从8月7日接待第一批运动员开始,微博就成了刘政与同学、朋友沟通的平台。他用“Day”和数字的组合来标注在大运会每天的见闻。每条微博下,都会有几十条回复。

    除此之外,由于传播迅速、影响力大、门槛低,很多媒体纷纷开展与“微博”相关的活动。记者上网浏览发现,包括“大学生微博大运会”、“金葵花大运会精彩发现”及“微游记未来之星”等与“大运”相关的活动,受到港澳台及内地大学生的热捧。一条条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的微博被转播、评论,已经作为大运会最热的“红段子”通过手机媒体二次传播。

    在本届大运会上,微博俨然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大学生是微博的活跃用户,而大运会是大学生交流的盛会。徐泓教授评价,这三者的结合,使大运信息的传播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每个人是一个‘自媒体’,这样就使以前的传播客体转变成了如今的传播主体。”

    微博滚雪球式的转发和互动,形成了丰富的信息流,而且这些信息来自各个角度。这样的多舆论场以及庞大的信息流使本次大运会也成了一次网上大运会。

    本报深圳8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林洁 注册大学生记者 马宇平 王小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8月23日 12 版

微博时代的大运会传播
大学生微博大赛
在射击女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团体赛中
中国队以1749环的总成绩夺冠
大运村惊现“泼水节”
舞动的@
毕妍:女足复兴至少10年
以点“代面”
中国队获得大运会健美操集体操冠军
俄罗斯选手卡纳耶娃夺得大运会艺术体操球操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