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做村主任已经大半年了,韦志祥仍然习惯在面对村里棘手的事情时,去请教一下老支书。自从韦志祥到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赤岸村做大学生村官,老支书一直是韦志祥适应农村工作方面的“老师”。这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了他太多的帮助。
几天前,韦志祥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因为刮风,村里几户村民家的白杨树树枝刮到了电线,造成大面积停电。这件似乎并不太大的事情却引发了个不小的矛盾:供电公司要伐掉树,并且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任何赔偿,而村民却坚持要赔偿。
事情一下子就这样僵住了,韦志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终,他请来了“救兵”——老支书。在他看来无从解开的疙瘩,老支书却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老支书先跟电力公司“谈判”。“他说这毕竟给村民造成了损失,村民生活不容易,可否适当予以赔偿。电力公司也不想跟村里关系弄得太僵,便答应了给一些赔偿。”
然后他又找到几户比较好做通工作的村民,向他们解释这其中的政策。他让村民们知道,按照严格规定,他们本拿不到赔偿的,是电力公司考虑到村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才予以赔偿。“做通几户的工作,再让他们去做其他人的工作,事就好办了。”
“他知道该怎么去说服村民,也懂得该怎样跟有关部门斡旋。”韦志祥说。
“自己毕竟刚从校园走出来,该怎样跟老百姓打交道,该如何处理村里的矛盾,这些我都没有太多经验。老支书带着我,我觉得学到了很多,受益非浅。”韦志祥说。
由老村官带大学生村官,这只是扬州市对于大学生村官传帮带进行帮扶的方法之一。为了让他们快速成长,扬州市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多重帮扶机制,从村里到市里,都有他们的工作“导师”。
传经验:老村官带新村官
对于大学生村官们来说,如何跟老百姓打交道,处理村民矛盾是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而他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经验。
2009年到扬州仪征市新集镇花园村做大学生村官的李娟,如今已经成长为村里的一把手。去年,她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刚到村时,其实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李娟说。老村主任成了她的“导师”。为了让这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尽快熟悉村里的工作,每次去解决事情,老主任都会叫上她。
跟在老主任屁股后头的李娟便仔细观察,用心地记下主任给自己传授的“法宝”。
“以情动人,平易近人,乐于跟村民拉家常,很多问题都是在聊天儿的过程中解决的。”老主任的这个“法宝”在李娟看来屡试不爽。
一次,村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里一些村民的房子是沿路建的,自然便产生了一些乱搭乱建的情况。“老主任便转悠着去跟人家聊天儿,‘儿子快结婚了吧,要娶儿媳妇了,要把环境搞搞好啊’,这样聊下来,村民都能把意见听进去。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谈工作,肯定会碰钉子。”这样的方法李娟也学会了,平时在村里她常会主动跟人聊天儿,每每碰到难以解决的矛盾,用这一招,基本都能奏效。
如今的李娟不仅对村里的工作得心应手,还成长为新集镇党委委员。
在老支书的传帮带下,邗江区公道镇湖滨村大学生村官王飞也成了与村民打交道的“老手”。
每次跟老支书下去解决问题时,老支书的工作方法他都记着。
有一次村里要在路边建垃圾池,池子的位置比较靠近一户村民家。这招来了这家村民的反对。
“老支书并没有直接去找那家人做工作,而是通过一个跟那家人关系比较好的村民去跟他们谈。告诉他为什么要选在这个地点建垃圾池,这个垃圾池一点也不影响到他家的生活。因为农村人重感情,不会太不给乡亲面子,而且他也清楚了垃圾池确实不会对他家产生影响,他的气儿一下子就顺了。”在王飞看来,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这就是策略”。
学技能:专家带来“周末课堂”
直到现在,王飞仍然记得“周末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这些对于自己在村里的工作和创业历程都大有帮助。
王飞所说的“周末课堂”,是邗江区依托高校、机关部门资源,与扬州大学联合举办,并聘请市级专家“导师”为大学生村干部讲授相关知识的培训课堂。因为课程都安排在周末,所以叫“周末课堂”。
“专家给我们讲农村政策、人际交往、创业知识等。”第一年做大学生村官的时候,王飞每个周末都会去听课,这些课程给了初到岗位的他一些启示。
创业课程是王飞最愿意听的。
在课上,专家讲了创业时该如何防范风险,还讲了如何计算创业的成本、如何找市场、财务报表怎么做等,这样系统的创业知识正是王飞需要的。做村官之前,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并不了解这些,但却一直有创业的想法。第二年,他成立了扬州市邗江区润滨菌业专业合作社,做起了蘑菇养殖,而“周末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便派上了用场。如今,王飞的合作社进展顺利,市场、技术、种植、管理等工作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对于韦志祥来说,“周末课堂”更像是个启蒙课程。在真正去接触农村之前,专家的这些课程让他对农村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专家告诉我们要正确给自己定位,我们是村官,要用正确的方法跟村民打交道。这些都是在学校读书时没有学到的。‘周末课堂’不仅有这些指明方向的‘务虚’的东西,还有科学种植、水产养殖等实用性的课程。”王志祥说。
除了课堂教学,邗江区还通过E-mail、MSN等网络交流平台,建立专家学者与大学生村干部的远程对话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干部解决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
助成长:导师一对一帮扶
除了老主任,李娟还有一个“导师”——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个“导师”常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给她指点迷津。
“这是我们市里实行的导师一对一帮扶机制,有什么困惑的时候,我常会给‘导师’打电话。”李娟说,这个“导师”也像老支书一样传授给她很多经验。
据扬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长金介绍,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扬州市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都配备了“导师”,进行结对帮扶。
刚当上村里的一把手时,李娟经常面对来找她解决问题的村民。
“有拍桌子的,摔杯子的,总之什么火爆的‘开场白’都遇到过。”刚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李娟不知道该怎么办。
给“导师”打了电话,“导师”告诉她,先不要急着跟村民掰扯明白,要让村民们把心里的怨气发泄出来,等他们发泄得累了,总会安静下来的。然后再给他们端点茶,倒点水,保证他们自己会把事情讲出来的。“还真是这样,经过多次的实践,我发现情况都像他说的那样,这一招儿还真灵。”李娟说。
市里的“导师”经验多,人脉资源广,有时候还能在事业上帮上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忙。
韦志祥的市级“导师”是扬州市人大主任,一年里他总会给“导师”打上几次电话,生活上、工作上的事都会沟通。
2009年,韦志祥在村里成立了一个黑土物资经营公司,除了加工花木黑土,还开展了盆景栽培、花卉种植等项目,韦志祥常常为了市场销路奔走。
“‘导师’帮我联系了扬州环境资源学院,因为学校也需要盆景供学生们学习。”这样的帮助让韦志祥一直都记在心里,“帮我拓宽了销路。”
据了解,近年来,扬州市建立了处级以上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结对牵手制度,构建综合帮扶政策体系等,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成长成才。几年来,已经有113名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199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街道)中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