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远近闻名的“杀猪匠”,如今成了家喻户晓的种粮大户。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后所村农民吕玉太大量承包土地,靠科技种粮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今年夏天,他种的180多亩小麦总产量达16万斤,卖了14万多元。
今年42岁的吕玉太是村里公认的“能人”。从二十几岁起,吕玉太就靠养猪杀猪挣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杀猪匠”。生活渐渐宽裕的他,前些年根本没把种地放在心上,自家地里的草一度长得比人还高。“那些年粮食价格低,还要收提留款、农业税,除去种子和化肥开支,一年干到头还净赔钱。”
“我从一个不喜欢种地的农民成为全镇种粮大户,还得感谢党的惠农政策!”吕玉太说。从2006年起,国家开始取消提留款、农业税,紧接着小麦价格也涨了,这让吕玉太看到了“商机”,他开始承包撂荒土地种粮食。那一年秋天,他承包了250亩地,每亩地的年租金只有七八十元。
第一年下来,虽然选种没有经验,收成不太理想,但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人力等开支后,他还是净赚了7万多元。
正当他信心十足地准备继续扩大种粮面积时,吕玉太却发现土地越来越难租了。特别是2008年以后,国家出台了大量惠农补贴政策,开始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再加上粮食价格不断提高,他承包的土地又陆续被农户要了回去。
到了今年,他承包的土地面积已从当年的250亩减少到了180多亩,而土地年租金也从当初的一亩几十元飞涨到了250元。
吕玉太说,为了能承包到更多的土地,他今年秋季还准备再涨承包价,并把承包范围从本村扩展到外村和相邻的邓州市穰东乡。
为了选到适合当地的良种,吕玉太多次到周边粮食基地考察选购新优麦种。麦收时节,他总是到田间转来转去,对比不同地块小麦的长势,为第二年选种作参考。“我今年种的全部是经过反复试种高产稳产的麦种,亩产都在千斤以上!” 他说。
可是,令吕玉太感到纠结的是村里的水利设施跟不上,由于水层深,打井必须40米以上才能出水。而且,后所村的土质属于上浸地,旱时墒情不容易旱透,涝时水不容易浸下去。去年,连片的玉米地被水淹没,由于无法排水,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亩地的玉米绝收。
几年前,吕玉太曾作为全镇唯一的种粮大户由区政府选送到南阳农校免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这次学习让他大开眼界,也让他从种粮门外汉变成了种田能手。现在哪块地有虫害,哪块地需要补充什么营养,他只要一看小麦叶子就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
科技种粮让吕玉太尝足了甜头。看着昔日的杀猪匠变成今天的种粮大户,村民们也都纷纷开始租地种粮。
今年2月,靠种粮致富的吕玉太还被村民选为小组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村里的水利设施。没有经费,他自己先垫资两万多元新打了三眼机井。吕玉太说:“人们现在种粮积极性高,我一定要想法让他们旱时有水浇!”
吕玉太还有更大的理想。他说,明年租地种粮的目标是500亩。他还多次去淅川县香花镇移民点考察,准备把那里暂时闲置的土地集中承包起来,结合村里的气候和土质,培育出适合当地的优良小麦品种,时机成熟的时候成立种子公司,为村里的种粮户提供优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