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8日电(记者李立红)8月26日,全国驻外团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大力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做好青年农民工的组织化梳理,想方设法地联系他们、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使驻外团组织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农民工、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织载体。
陆昊指出,农民工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共青团开展针对青年农民工的工作,必须把握好重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先,农民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出现的一个历史性问题,西方国家在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过农业人口进城后生活单调化、社会成员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障碍、绝对贫困存在和相对贫困的持久性、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维护等诸多问题,这就决定了驻外团工委建设不是临时性的工作安排,而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任务;其次,要把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改革开放30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伟大成就,又要看到现阶段还存在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有不少困难地区和群众的国情,这就要求共青团对青年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形成合理的预期,保持奋斗精神,同时团组织在工作中也不要贪大求全,不怕事情小,关键要做得实;第三,农民工流动的动力机制出现了新变化,向往城市生活成为农民工流动的一个新规律,改变了过去完全由产业转移引发的流动规律,因此,共青团组织要更加关注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城市融入问题;第四,市场力量对农民工的流动趋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要顺应市场机理,积极探索做好青年农民工工作的有效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第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出现了收入与闲暇、收入与劳动强度、收入与精神愉快之间选择的变化,因此对青年农民工光靠利益驱动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陆昊强调,共青团开展驻外团组织建设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阻碍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产生了职业与身份发生分离、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此也对团的传统组织格局带来很大冲击;二是农民工群体以青年为主,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利益诉求与团组织的职能直接相关;三是乡情是能够影响人的行动、能够对流动青年进行组织化梳理的重要元素,借助乡情能够提高共青团联系和有效组织青年的水平;四是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对共青团做好青年农民工群体的工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五是“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和共青团组织青年基本职能的实现以及共青团政治性、思想性与群众性、社会性相结合的根本属性,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对青年农民工这一共青团组织覆盖非常薄弱的庞大青年群体,既要通过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也要充分利用乡情这个重要社会机理建立驻外团组织,以实现广泛、有效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陆昊强调,当前驻外团工委的工作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团组织合作共管的机制。建团阶段以流出地团组织为主,开展工作阶段以流入地团组织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团组织要密切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驻外团组织建设;二是要突出联系为主,联系与服务相结合。通过吃家乡饭、开展文体活动、婚恋交友、网络交往、学习交流、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联系服务青年农民工;三是在服务项目上既要充分发挥各地的创造性、鼓励百花齐放,又要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梳理,形成适当集中的工作品牌,加以推广。
陆昊对当前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消灭省级工作空白点;二是要大力推进跨省和省内流动涉及的重点城市的驻外团组织建设;三是要注意观察二三线城市青年农民工的流动情况;四是要通过驻外团工委派生出更多的基层团组织。
陆昊强调,流入地、流出地团组织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特别是要强化流入地的职责。一是开展摸底调查,摸清外来青年农民工数量、地区和行业分布以及创业有为青年的基本信息;二是共同协作建立驻外团组织;三是把驻外团组织工作纳入自身工作体系;四是要建立驻外团组织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五是要探索实行驻外团组织与所在地交叉任职制度;六是要提供支持保障,为驻外团工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七是要把各种团属活动阵地向青年农民工开放;八是要加强驻外团组织的干部管理,选拔那些有公共理想、对家乡有感情的人作为驻外团组织的兼职干部,把增长才干作为主要激励方式,并把优秀兼职团干部向有关党政部门推荐;九是要把驻外团组织建设与全团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借助重点工作带动,形成合力,凝聚力量,整体推动。
陆昊还对共青团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部署。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团河南省委等5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各省(区、市)团委有关负责人、副省级城市团委负责人以及跨省流动重点城市团委负责人共约150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