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德新站在自己种的130亩棉花地前,乐得合不拢嘴。
“我种的棉花提前10天吐絮,你说我能不乐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145团职工崔德新说。
“吐絮期提前,就意味着小崔的棉花等级比别人的要高,而且采摘成本也会节省很多。”站在地头的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人员冯波介绍说。
崔德新说,棉花之所以提前吐絮,是因为他种的是冯波等人提供的棉花新品种——新陆早42号。
提起新品种,崔德新满脸得意。他已包了4年棉花地,每年都用新品种,尝到了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甜头。仅去年一年,他的130亩地收获了40吨棉花,扣除种植成本,净收入25万多元。
130亩地,小两口怎么忙得过来?“要在过去,种30亩棉花一年得浇4次水,每到来水时3班倒,得9个人干三四天,到晚上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崔德新说。
崔德新认为,种地最苦最累的就是浇水,但现在地里已全部采用天业集团研发的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在他看来,现在浇水就是给作物“打点滴”——通过控制室指令,打开水阀,水就会滴到作物的根部,想浇哪片就浇哪片,又节水,又省力。
“我们现在都是用手机种地了。”崔德新拿出手机比画着。
冯波对小崔所说的“手机种地”给予肯定,“现在不少人像小崔这样,走在地里,或是在其他地方,只要按一下手机按键,就能给作物浇水施肥。”
记者在崔德新的家中看到了130亩地的总控室,里面有一台电脑,外加一个烟盒大小的收发器。室外总控系统下面,一条条滴灌带和直管通向田里。
崔德新自豪地说,种地已经不再是体力活,只需要坐在家中点一下鼠标,按一下按钮。
冯波介绍说,利用GSM网络移动通讯平台,实现滴灌自动控制的棉花地,在农八师已经推广了1.21万亩。他们计划每年推广4万亩,到“十二五”末,农八师14个团场自动化滴灌将超过150万亩。
“过去是有限控制,现在实现了无限控制;如今,在总系统控制室,可以控制远在48公里以外的棉田。只要是移动信号能到的地方,就能控制。”冯波说。
“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是吸引农工使用自动化滴灌系统的重要因素。”冯波说,使用自动化控制滴灌技术,每亩棉田可增产130多公斤,常规滴灌较过去的灌溉方式可节水40%以上,而运用自动化系统后又可节水10%以上。现在,145团很多职工看到了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争着要加入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田。冯波说,现在仅145团就有2300亩示范田。
为了提高职工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保证农工的利益,农八师专门出台了采用新品种政府补贴政策,如果因品种问题导致减产,政府将给予补贴,减少职工的缺失。
“明年如果有新品种、新技术,我还要先试。”崔德新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