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9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公共安全是对医院的常态要求

“医跑跑”倒逼公共场所安全责任细化

本报记者 龚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7日   05 版)

    9月2日,媒体报道,上海“医跑跑”事件的事故原因已基本查明,相关副院长被免职。然而,事件引发的思考却正在延续。

    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8月24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大楼3楼手术室突然起火。起火时,手术台上的病人全身麻醉,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病人最终身亡,死因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上海市卫生局介绍,根据现场监控录像和多方调查,8月24日19时30分许,死者朱某因车祸被送入外科大楼3楼1号手术室接受全麻下肢截除手术。手术室内共六名医护人员,包括两名手术医生、两名麻醉医生、两名护士。

    手术后期,21时45分许,另一名护士发现隔壁2号手术室空气净化器起火,即取灭火器扑救,无果,赶到2楼用座机报告医院总机室。同时火势蔓延至1号手术室,另一名麻醉医生离开1号手术室呼救并告知同事用手机报警,因烟雾很大无法返回手术室。

    手术室内的两名医生继续缝合伤口,后因照明断电,烟雾浓重,在查明呼吸机工作正常(一般呼吸机停电后可自主工作半小时左右)而手术床在停电状态下无法搬动的情况下,只得撤离现场寻求救援。经医学专家论证,此时如紧急搬离病人,去除呼吸机,采用简易呼吸器,即“捏皮球”方式辅助病人呼吸,手术室大量有毒气体势必进入病人体内,会导致严重后果。

    火灾发生后,公安、消防和卫生部门立即成立火灾事故调查小组。经调查认为,火灾根源在于医院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手术室等特殊区域应急预案缺失,由此造成医务人员应急反应能力不足。为此,已免去医院分管消防安全的副院长陈爱东的职务,给予医院院长方勇行政警告处分。

    后勤安全与医疗安全同等重要

    此事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了广泛议论。议论的焦点是,医护人员在当时的情况下,该不该自己跑掉保命?除了自救以外,还有没有施救手术台上病患的可能。

    关于此事,医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病人的情况不适合移动。原因有三:火灾后手术室内停电,手术台上的电子锁定装置难以解除;伤者做完截肢,刚刚缝合了两三针,还处于大量出血阶段,贸然解除止血带可能会危及生命;伤者处于全麻状态没有自主呼吸,拔掉呼吸机很可能会窒息。在停电的状态下,呼吸机还能维持30分钟的工作。

    然而,这样的解释还不足以平息舆论,许多网民质疑医护人员医德缺失,对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抛弃病患感到愤慨,甚至用“医跑跑”来形容当事的六位医护人员。

    但是医疗行业人士却有不同的看法,更指出用“医跑跑”来形容当事者并不恰当。

    在微博上,一位麻醉科医师认为,手术室里存放着氧气等易燃气体,一旦出现燃爆意外,火势会快速蔓延,伤及医生及病人。“作为医生,如果能救,一定会救;但如果5~7分钟内,仍无法转移病人,医生更多考虑先自救,毕竟自己活下去,才能救更多病人。为此放弃患者自己逃生,也是无可厚非的行为。”

    “医院要救死扶伤,医院自身、患者、医护人员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表示,患者的安全转移是必须要保证的,因为家属把病人交付给医院,不管病有没有看好,先遭受了其他灾害,于病人于家属都是很难接受的。

    2009和2010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连续两年把主题定为“让灾害远离医院”。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表的公报指出,各国需要对现存医疗机构的安全设施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改善。并呼吁各国和地区重视和保障医疗机构设施的安全,确保医院在灾害发生后仍能运转。

    “对于医院来说,后勤安全和医疗安全同等重要。”滕五晓认为,患者的就医安全是医院需要第一位考虑的,不仅是在医院,在其他的公共场所,公众的安全都需要确保,这在许多法律条款中都可以找到依据。公共安全不仅是医院的社会责任,也是常态要求。

    应急管理必须纳入医院管理

    那么如何保证公众在公共场所的安全呢?

    滕五晓指出,比如在商场里发生突发事件时,职员应该组织顾客先行疏散,而不是自己跑掉。这是最起码的。他们还需要接受培训,在自救的同时救人。

    “因为没有看到调查结果,所以很难下结论。但是可以认为,在这场事故中,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经验肯定是欠缺的。如果事件发生在人员众多的病房中,如何疏散患者,转移高危病人,也是挑战。”滕五晓表示,虽然手术室火灾是偶发事件,并不等于不需要做相应的预案。“在预案上花多少精力、重视到什么程度,都会在偶发事件中受到考验。”

    在事故发生时,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又如何保证呢?滕五晓表示,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应急训练和消防演练,而不仅仅是注重口头宣传。具体落实情况怎样,往往是最后一公里,这比之前的99公里要难走得多。”

    而这最后一公里落到每一个人身上,具体到事故中,医院的每一层面都有责任: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要在汇报的同时就立刻进行处置;医院领导要迅速判断,防止事态扩大;如果病床上的病人还有活动能力,也需要进行自救。另外,政府也要引导民众,开展自救、处置应急事件的培训。

    责任明确到每一个人,风险就分担了,化解了。

    “天灾人祸始终存在,说来就来,所以对于应急事件有没有准备,准备得充分不充分,差别很大。”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主任助理施裕新以日本地震为例,日本人对地震的应急经验非常充分,但是对于海啸与核事故的准备不足,所以后两者的伤亡损失不小。

    据悉,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承担着上海全市的生物安全防治任务,有一整套应急预案,根据灾害类别划分,总共有十三四套预案,包括风灾、火灾、地震、塌方、中央空调系统等等。

    “凡是能想到的灾害,我们都做了预案,有备无患。”施裕新强调,危机意识十分重要。

    但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应急管理还没有真正纳入到医院管理之中,各家医院的应急管理模式也不是十分清晰,比较倚重负责人的重视程度。虽然上海各行各业在去年的“11·15”火灾事故之后,十分重视消防工作,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整体工作比较粗糙。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这一点上有所努力,他们建立了应急办公室,集合了中心领导班子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和骨干。应急办公室负责全院以及各个部门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定应急预案,监督预案实施,还要对预案进行评估和改进。在今年甲流疫情的前后半年里,就更新了三个版本的应急预案。

    根据火灾应急预案,火情一旦发生,应急指挥系统立刻启动,相关部门准备人员和物资。消防和保卫人员须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在这5分钟之内,中心的600多个灭火器材中至少有30-40件可以出现在现场,及时控制火势。

    与此同时,如果火势影响到了正在进行中的手术,现场的医务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回报,同时保证病患生命体征保持在安全状态,并且进行自救。

    如果火灾超过人力能够控制的范围,这时候就需要启动灾害撤离预案。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和手术医生必须保持病人呼吸、心跳和脉搏等体征稳定,同时用可移动的病床组织转移。

    “应急文化在我们各行各业还比较薄弱,所以更要明白,灾害面前,人人有责。”施裕新强调,医疗单位要保证自身安全,才能发挥应急作用。

    本报上海9月6日电

    相关文章:

    医生眼中的“医跑跑”事件 

本报记者 龚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9月07日 05 版

“医跑跑”倒逼公共场所安全责任细化
医生眼中的“医跑跑”事件
废旧电器回收处理何去何从
养殖户索赔“证据不足”谁之耻
青岛第三海水浴场沙滩西侧有许多黑沙随海水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