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科研不该成为教师的压力

严阳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9日   02 版)

    9月7日,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公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9成教师感觉压力大;教师最大的工作压力来自学生考试成绩,教育科研、班级管理,排在第二和第三。排在后面的依次为上展示性公开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日常课堂教学,课外个别辅导,备课,职称评聘,家长沟通,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展示、竞赛、评比等。(《新闻晚报》9月8日)

    学生考试成绩乃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压力不难理解,因为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尽管过去这些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试教育或者说分数教育,还是压过了其他。我们并未完全建立起与素质教育配套的评价系统,各级学校选拔学生,考试成绩几乎是唯一依据。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自然不得不为学生成绩而奋勇拼搏,压力也因此而来。

    但教育科研居然成为位列教师压力第二位,就有些让人无法理解了。为什么?因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总结工作经验,学习最新理论等等,应该是常态性的的工作。同时,教师又不乏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怎么教育科研竟然成了排行第二位的压力呢?

    假如你是教师,并且对学校的内部管理多少有一些了解,对此你就不会感到奇怪。眼下,教育科研的形式几乎只剩下了一种——在公开发行的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它是教师职称晋级与考核的重要依据。比如,每年暑假,有些学校会规定每位老师要交两三篇论文;晋升某一技术职称,必须在什么规格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当本该是“自觉行为”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规定的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与自己的荣誉和工资待遇紧相联系(事实上,“公开发表”又因为僧多粥少并不容易)时,怎么可能没有压力?

    教育科研的形式应该多样化。除去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之外,教师针对某些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展开研讨,是不是“教研”?平时,教师间就教材、教法、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与沟通,是不是“教研”?听同行授课,提出宝贵意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成败得失,是不是“教研”?撰写“学术论文”之外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之类,可不可以也算是“教研”?如果能够摈弃那种将“教研”狭义化、机械化、功利化的思维和做法,是不是有利于教师们轻装上阵搞教研?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还应努力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支持。眼下,各种培训和进修相当频繁——几乎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举办“校本培训”一类的活动,可这类培训是不是切合了教师的实际与需要?假如这类辅导并非大而不当的空对空,而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是不是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研”信心与能力?

科研不该成为教师的压力
当技术指南变成伦理问题
富豪越多越好,差距越小越好
当官是个赔命的活儿
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背后
有钱摆阔,没钱治污
冒名房贷,岂可罚款了事
“阳光采购”在明暗交替中
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