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起他目睹的一场车祸,十分惊险。
在4S店附近,一辆改装过的摩托车,马力十足地往前冲,突然,一辆汽车拐弯过来,摩托车刹车显然来不及,想要避让路也不够宽,只能眼睁睁地往上撞。撞车那一瞬间,摩托车上的人飞了,再落到汽车上,都可以想象到他五脏六腑受到的冲击。开车的年轻人晃晃悠悠站起来,十来分钟后,警察到,120急救车赶到,年轻人还撑着说没事,硬是不上120的车,说自己去医院。
我问,为什么?
朋友答,这种车根本不能上路,把别人的车撞坏,他得全赔,再上120,所有费用都得自负!
听起来挺悲惨,可是反过来想想,他有很多“明知道”,比如“明知道这车不能上路”,“明知道可能出问题”,“明知道出了问题一切后果自负”,可是,他还是把车开出来了,而且飙得很爽。
生活中,你可能也会注意到,很多人都是这样,明知道一件事情是不被允许的,偏偏要试探一下底线在哪里,直到出了问题,受到了惩罚,才知道这件事情其实最初就应该被禁止。
有一个词叫“惩罚需要”,说的就是他们。有些人的举动看上去好像是自己寻找惩罚一样。比如,喜欢肇事的年轻人、喜欢闯祸的孩子、喜欢冒险的成年人,他们内心都有一种逆反,那就是憎恨“守规矩”、“守纪律”。在他们眼里,规矩和纪律就是一个捆绑意志的东西,容易让人变得没有个性,说“禁止”就“禁止”,说“不能”就“不能”,那有什么意思!
所以,每遇到一件事情,他们总是想试试自主权的限度究竟在哪里,先最大可能地扑腾一下,看看安全活动的空间有多大,然后再决定今后的行事方式。在这个试探的过程中,总是要触了线,吃了亏,才知道到此为止,再也不能往前走了。
只是,有的时候,当你想往回撤的时候,已经无路可走。
亲戚家的女儿,家里禁令比较多,所以总是在叛逆。前年大年初三,她瞒着父母从老家江苏来北京找网友,搞得父亲着急上火,那边报了警,还托我们在北京多方查找。
最后还是杳无音讯。家人除了不断接到电话讨要钱财之外,从此没她了任何消息。我看过这女孩的照片,14岁,一脸天真的笑,却跟父母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了。
是的,你讨厌被限制,宁愿吃点儿亏,也不要做那个缩在壳里的乖孩子;你渴望随心所欲,宁愿认点儿罚,也不要做那个一辈子没冒过险的老实人;你年轻时,心想犯点儿错也无妨,错了未来还可以修正;你成年了,心想自己完全有能力承担,怕了就不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我们总是认可这样的逻辑,甚至鄙视那些守纪律的人。努力?勤奋?不迟到?按部就班?那是菜鸟行为,聪明人从来都是显得相当不靠谱儿,却成果斐然。
所以,生活中总是不乏冒险者。有人冒着被解雇的危险,非要和公司的对手做点生意;有人冒着被分手的危险,非要和诸多异性暧昧不清;有人冒着被公开的危险,非要玩点弄虚作假;有人冒着被攻击的危险,非要来点拉帮结派……
有的时候,因为侥幸,你会获得一些甜头。可是别忘了,就算是概率,惩罚也总有找到你的时候,而且这个概率你计算不出来,它总是在你认为一如往常的那个时刻,给你来个突然袭击。对这个突然袭击,你通常没有任何防御机制。
冒险不是一种勇气。当你偏爱冒险时,你可能很心虚,还没找到支撑自己的真正力量;当你把惩罚当做家常便饭时,你可能还没玩转你的环境,没适应这个环境的游戏规则。
要知道,乖巧并是懦弱的表现,叛逆也并不是强大的征兆,只有当你知道自己在哪里,是谁,想要什么,并顺利得到的时候,你才是真正适合这个社会的生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