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李兴宽,家住陕西榆林神木县孙家岔镇沙沙庙村,爱说爱笑爱喝酒,人称“老李”。好酒的老李,喝出了“名声”,十里八乡都知晓他的爽快劲儿;好酒的老李,也喝出了“忧愁”,撂下酒杯,胃痛如绞,豆大的汗珠往下滚,连个黄米粒都咽不下。
胃痛的毛病缠了老李10多年。早些时候,农村人怕花钱,“大病不看小病拖”,隔三岔五,老李只搞些治疗胃溃疡的药片对付了事。直到去年春节,又一回喝酒出了事,老李被急送医院,接到检查结果让他心里吃了劲儿——“胃癌”。
这下老李着了忙,遍寻大医院看病。从呼和浩特到包头,再走鄂尔多斯,折腾几个来回,钱没少花,治病却没起色。正发愁,一个老乡提醒他:你去县医院瞧瞧,能治病还少花钱!原来,这个老乡的妻子患子宫癌,在县医院做手术花了4000多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掏了几百元。
“能有这好事?”老李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到县医院试试看。今年5月,老李在县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五分之三的胃以后,“胃癌症状基本上都没了”。
老李前后住了两次院。第一次是做手术,住院28天,共花19469.5元,报销18086元,老李只掏了1000多元。做完手术要化疗,20天一次,共5次,老李已做过一次:住院13天,共花4742元,报销4600元。
“神木全民医保,咱一个农民,一年交10块钱,就能看病少花钱!”老李一边聊一边乐,“县上真给我们把好事办下了!”
神木县地处陕西北部,位于陕、晋、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煤、油、气资源得天独厚,是陕西省第一经济强县。2011年中国经济百强县评比中,神木排在第36位。“经济快速增长,要最大面积地惠及全民”,神木成了中国首个“全民免费医疗”县。
从2005年开始,神木就是榆林市的第一个新农合试点县。也正是那时,1979年出生的张继忠被调到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当时搞新农合,没什么经验”,第一年搞新农合,覆盖率81%,筹资标准人均30元。第二年,农民有了新农合,干部职工有医保,只有城镇居民的医疗还没有保障。县上做了个调查,全县38万人口,这部分“两不靠”人群约有6.5万人。从这一年起,神木开始想办法,实现“全覆盖”。
2009年3月,神木正式推行全民医保。这一年,是张继忠最忙的一年。
“单位26名职工,几乎人人驻点在医院。”每一例患者的户口、报销清单,都要一一核对;每月的数据,要归纳、上报加分析;还要和医生、护士沟通,看看政策执行中有啥问题。“那时压力特别大。”现在已是神木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的张继忠回忆说,晚上回家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现在,神木的全民医保彻底打破了城镇居民、农民的身份界限——农民、城镇居民,干部、职工全部执行同一标准。筹资标准涨到了每人每年400元,但城乡居民个人还是只缴10元钱,其余为各级财政补助,最后是县财政兜底。
在神木,住院报销有“起付线”和“封顶线”。在县内医院看病,起付线为县级400元/人次、乡镇卫生院200元/人次,起付线以上报销100%;到县外定点医院看病,起付线3000元/人次, 补助比例70%。每人每年报销最高封顶线为30万元。同时,还有30个单病种定额付费,高血压等23种慢性病门诊全年限额报销。
“2009年3月,刚实施全民医保时,县里作了预算,当年的10个月县财政需补贴1.2亿元。”刚开始的一两个月,县医院住院人数激增,但很快趋于正常,全民医保转入正常运行阶段,张继忠的工作也渐渐轻松一些。
去年,全县预算补贴1.8亿元,最后只花了1.7亿元。“人均住院费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医疗管理、制度渐渐到位,一些不合理的检查、用药费用都去掉了。”
“原来生病不看怕花钱,现在只想着怎么把病看好。”在神木,人均住院报销比例达到了84.2%。县上还对定点医院实行了动态管理,每年评估一次。“不光医院的卫生、医疗条件好了,医生里还多了不少大学生,技术好,人也客气了。”
今年以来,全县赴外就医比例,从原来的12%下降到了7%。为更快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医院还和国内知名大医院合作,启动“视频远程会诊”,使患者通过互联网就能“到大医院看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