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本月开幕的第66届联合国大会将对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成员的申请进行投票。为了防止投票当日巴勒斯坦人举行大规模反以色列示威游行,以军15日调集重兵及数百辆坦克部署到了巴勒斯坦政府所在的约旦河西岸。
本月以来,埃及民众冲击以色列驻埃大使馆,土耳其降低与以外交级别,约旦也在酝酿本周末举行万人反以大游行,一场“外交海啸”似乎正日益逼近以色列。有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正在陷入更严重的孤立境地,或为“阿拉伯之春”埋单。
以军重兵部署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电视二台15日报道,本月20日,联合国大会将就巴勒斯坦入联问题投票,届时巴勒斯坦很可能将会发生针对以色列的示威和抗议行动,为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以色列已调集数营兵力部署到多个敏感地区。
据以色列军方的消息,除15日已部署在约旦河西岸的数营兵力外,以军预备役部队的一个营及数百辆坦克也正在向约旦河西岸集结。
近几个月以来,以色列一直在为对巴勒斯坦入联的各种可能反应做准备。在约旦河西岸北部的杰宁市,以军自13日以来便部署了许多装甲车和坦克;在约旦河西岸南部城市希伯伦,以军增设了多个检查点;在以色列与埃及边界地区,以军也增派了大批军力,应对埃及方面的抗议浪潮;在北部戈兰高地,以军同样调集重兵,甚至加固了某些隔离设施,埋设地雷,以防止旅居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难民突破以军设置的边防屏障 “越境”。
由于巴勒斯坦政府称将于本月底单方面宣布建国,预计届时约旦河西岸以及旅居邻国的巴勒斯坦人将发起更大规模的反以浪潮,因而,以军本月以来便调集重兵严阵以待。
有国际问题观察家指出,从目前以军的军力部署状况来看,约旦河西岸等多个敏感地区已完全处于以军的控制之下。
巴勒斯坦“入联”引发多方博弈
在通过政治和谈建国无望的情况下,已在建国之路走了整整60年的巴勒斯坦,决定向本月13日开幕的第6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入联申请,誓言要成为联合国第194个正式会员国。然而,巴勒斯坦的这一建国努力却引发多方博弈。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13日在联合国总部表示,俄方打算支持巴勒斯坦“入联”申请。同一天,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后续行动会议在开罗举行。欧盟外长阿什顿在开罗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会面后,表示欧盟支持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实现建国。
1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各成员国外长召开会议,对巴勒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的行动表示支持。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也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是个选项。”
不过,对于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以色列与美国却表示强烈反对。美国明确表示将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以阻止巴勒斯坦的入联行动。
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他将在下星期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表达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反对立场。此前一天,一贯立场强硬的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威胁称,如果巴勒斯坦坚持寻求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那么它将面临“严厉与严重的后果”。
有分析人士指出,眼下以色列在联合国正面临痛苦的外交抉择。如果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行动,从某种程度上承认“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不仅有利于缓合紧张的巴以关系,更有希望改善与土耳其和埃及的关系。因为让埃及和土耳其产生挫败感的一大原因就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停滞不前。然而,在当前的内塔尼亚胡内阁,这一外交选项几乎不可能被提及,更不用说通过了。而如果以色列与美国坚持反对立场,那么以色列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孤立”,届时,以色列政府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地区战略。
“最大限度的克制”能否应对“孤立”
在过去近30里,以色列在中东的地缘政治态势是基于同埃及的悄然合作以及对土耳其的公然支持的。然而,本月以来,以色列的这两大重要地区联盟却突然联手“抗以”。
9月7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驱逐了以色列高级外交宫,并中止了两国政府间的军事贸易合同。他还表示,土耳其海军很可能将增加在地中海的驻军,目标是牵制在这一海域非常活跃的以军。
9月9日晚,埃及数千名示威民众在首都开罗冲击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馆,开罗一度宣布进入戒备状态,以色列则紧急派专机赴开罗接回大使等使馆人员,并请求美国政府保护以色列驻埃使馆。尽管埃及临时政府事后承认将严惩冲击使馆的人员,但分析人士指出,已有32年历史、被以色列和西方视为地区稳定基石的《埃以和平协议》,还能发挥多长时间的稳定效用现已充满变数。本月12日,土耳其总理15年来首访埃及更引发以色列的强烈关注。
9月15日,因担心大使馆本周末将遭遇大规模示威活动,以色列驻约旦大使丹尼·纳万当天与使馆工作人员撤离约旦,回到以色列。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5日报道称,约旦反对派人士正通过社交网站“脸谱”号召数万约旦人在本周末上街参加反以示威游行,起因是有美国外交官证实美国有意将约旦“变成巴勒斯坦难民之家”。
对于日益孤立的外交境地,以色列专栏作家本·卡斯皮特日前指出:“9月以色列没了土耳其的支持,又险些失去埃及的支持,现在约旦因害怕而陷入瘫痪,欧洲则非常敌对,美国几乎是漠不关心。以色列在全世界的形象降至最低点。最糟糕的是,其最好的朋友都开始对其失去兴趣。”
有国际观察家指出,在本月土以交恶、驻埃使馆遭冲击事件中,以色列政府都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克制”。虽然眼下埃及与土耳其不大可能结成所谓的“反以联盟”,但以色列政府这种难得的“克制”能否应对眼下该国在本地区所面临的“孤立”考验却不得而知。
尽管“阿拉伯之春”前景不明,但中东政治格局似乎被“阿拉伯之春”完全打乱了。沙特《中东报》12日评论说,令以色列感到可怕的“政治海啸”不是正在远去,而是进一步到来,“阿拉伯之春”的“外溢效应”正在冲击这个国家。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日前在会见本国学者时也表示:“以色列正成为‘阿拉伯之春’的输家。”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