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不可能复制另一个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如何摆脱美债牵制

本报记者 众石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19日   02 版)

    ■中国外汇储备的问题是今天全球经济失衡和系统紊乱的集中表现,美元信用一旦动摇,全球经济跟着遭殃——谁对它更依赖,谁的风险就更大。

    ■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应该认清当下世界货币背后全球贸易和分工的实质,这就是:东方拥有真实财富创造中心,西方掌控货币金融中心;东方制造真实产品,西方创造货币购买力;东方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西方为全世界产品定价;西方大量发行债券和创造各种金融产品,东方则用自己的积蓄去购买这些金融产品;东方储蓄,西方消费;东方节俭,西方挥霍;西方向东方借钱,东方给西方融资。

    中国最根本的出路,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少用美元,全力发展扩大内需,减少对美出口,增加进口;二是多用人民币,尽快扩大人民币的对外结算规模和范围。

    ■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美元在二战后快速崛起为全球性储备货币,背后是其强大的实业、科研和军事实力,还伴随着美国企业和美国金融公司的全球化扩张和投资,而今天人民币背后的“综合实力”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经济要走自己的路,我们不可能复制另一个美元”,李才元说,美元发展到今天已经“空心化”了,实体的产业大多转移出去,只剩下军工和金融;而中国经济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根基,人民币是“实心化”的,中国经济的海外战略要尝试在欧美之外的地方,找到新的空间。

    9月初,非洲最大的银行——标准银行集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到2015年中国同非洲的贸易中至少有40%(即1000亿美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数字接近2010年的中非贸易总额。

    这是2009年中国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来的又一个成果。标准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庞凯歌还表示,南非、尼日利亚等国有可能接受人民币作为该国的外储货币。

    一国经济的实力必然体现在该国的货币上。美国和欧洲是经济领先的发达国家,美元、欧元目前是主要的世界储备货币。而作为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中国,人民币却在跨国经济运行中显得格外低调和保守。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风声鹤唳,欧元区也警报不断。中国果断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已经两年。最初仅在几个城市推行的国内试点已经推广至全国。不过,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还必须面对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元资产的风险。

    在如何管理外汇储备的问题上,中国并不是第一个面临困境的国家。

    法国经济学家雅克·鲁夫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尖锐地剖析美元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沦落为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

    当时,法国中央银行以美元为储备创造法郎,紧接着,法国中央银行又将购买的美元再投资到美国,购买美国债券。同样一笔美元,既扩张了法国的信用,又成为美国信用扩张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这同今天中国外储面临的困境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今日中美两国“过家家游戏”的规模要比从前大得多。

    后来欧洲人用了20多年打造欧元,就是为了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可以说,中国外汇储备的问题是今天全球经济失衡和系统紊乱的集中表现,美元信用一旦动摇,全球经济跟着遭殃——谁对它更依赖,谁的风险就更大。

    向松祚认为,一定要认清当下世界货币背后全球贸易和分工的实质,这就是:“东方拥有真实财富创造中心,西方掌控货币金融中心;东方制造真实产品,西方创造货币购买力;东方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西方为全世界产品定价;西方大量发行债券和创造各种金融产品,东方则用自己的积蓄去购买这些金融产品;东方储蓄,西方消费;东方节俭,西方挥霍;西方向东方借钱,东方给西方融资。”

    这是一个毋须粉饰的冷酷现实。不过,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北京的就职演说中特意说,即便美国国债被降级,还是有买家在购买。他试图安抚为外汇储备担忧的中国人,“在美投资是安全的,而且,虽然美国经济面临调整,却始终是强劲的。”

    在这之前,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则说得更直白,美国国债的持有人不必担心,因为“美联储可以随时开动机器印钞票还债”。

    “你可以讨价还价,但根本问题解决不了。”经济学家李才元说,“巨大的外汇储备确实让中国很被动,长期看我们就是吃亏的,这有点儿像存款利息赶不上CPI涨幅,但现实一点看,在没有更好投资渠道之前,你还真是不能轻易放弃那点利息。”

    他认为中国最根本的出路,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少用美元,全力发展扩大内需,减少对美出口,增加进口;二是多用人民币,尽快扩大人民币的对外结算规模和范围。

    事实上,从2009年中国启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国家一直鼓励机构和企业在贸易和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2010年12月末,参与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由最初的365家扩展到67724家。2011年2月,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量已经攀升至10482亿元。

    同时,中国央行已与韩国、阿根廷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数额已上升至8412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中国精算发展研究中心郭生祥预测,如果人民币与多种货币建立了双向互换协议,事实上就等于建立了一个以人民币为中心的“一对多”的交换、融资、清算系统,如果围绕此系统,建立一个货币交换中心,再在上面建立一个融资资金池,人民币未来的前景可能就是美元和欧元之后的“世界金融中心的第三极”。

    只有人民币“走出去”,在海外“留得住”,而且能通过畅通的渠道“回得来”,中国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元或者欧元的依赖。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才不必面对“到底要存谁家的货币”的尴尬。中国是实业大国,人民币背后有中国13亿人辛劳工作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信用基础,一个大国的经济体不可能使用一种“弱货币”。

    不过,这显然将是个艰难的过程。李才元认为,美元在二战后快速崛起为全球性储备货币,背后是其强大的实业、科研和军事实力,还伴随着美国企业和美国金融公司的全球化扩张和投资,而今天人民币背后的“综合实力”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经济要走自己的路,我们不可能复制另一个美元”,他说,美元发展到今天已经“空心化”了,实体的产业大多转移出去,只剩下军工和金融;而中国经济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根基,人民币是“实心化”的,中国经济的海外战略要尝试在欧美之外的地方,找到新的空间。

    美国长期经济趋势研究所所长、密苏里大学教授迈克尔·赫德森对美元的“堕落历史”深有体察。他认为,美元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债务机器”,这架机器在自我膨胀、以几何级数速度积累利息的同时,必然不停地从实体经济中“吸血”,它这种负债型经济指望着“通过借款来摆脱债务”,其本质是要创造一个“金融永动机”,但终点一定是“一片金融废墟”。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不相信美元能够“自我修正”。他认为,金融资本的基本属性就是贪婪和不劳而获。在传统的实业领域,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一般在10%以下,例如长期以来美国汽车产业利润率只有5%,从事生产这种又脏又累的“倒霉的事情”对于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来说毫无吸引力,因为从跨国产业转移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可以赚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他们会愿意回到发展物质产品生产的老路上去吗?”

    “中国人想不想扭转这个单向利益输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财经评论家张庭宾建议,中国应同亚、非、拉等资源国家建立直接的平等的经济循环——中国购买这些国家的资源,承接它们的基建工程,这些国家获得人民币,再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和服务,“如此各取所需,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途。”

    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100亿美元,而到2010年已达到1269亿美元。2009年,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据标准银行估计,约有1500家中国企业在该行设有分支机构的17个非洲国家运营。

    庞凯歌称,非洲国家的态度比较实际,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美元持续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是有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

    “是的,人民币需要创造一个新的循环”,李才元说,“这就是以实业换资源”。

菜刀和警棍 哪个能保卫医患安全
医/患何以成“怨偶”
中国外汇储备如何摆脱美债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