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占领华尔街”的游行以年轻人和大学生为主,反映了美国经济的深层“病症”。那么这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中国年轻人如何看待美国经济?
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中国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按“十二五”规划大力转变经济结构,要发展以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为主轴的实业经济,要增加国民的福利水平,改变收入不均衡甚至“两极分化”的趋势,这才是治本之策。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宋晓军表示,华尔街的游行表达的是美国年轻一代的诉求,同样,中国的“80后”一代也有他们“追求的理想”。
多年来,宋晓军主持各类军事和国际问题论坛,里面聚集了大量“80后”,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接触,他发现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与上一代人有较大的区别:由于他们一出生就成长在一个工业时代,可称为“工业人”。他们开始学着了解世界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工业化消费品,各种物资潮水一般涌出,结束了物资紧缺的“票证时代”。结合当下国情和世情的实际,这一代“80后”中国青年有他们的“世界观”。
首先,他们认为“中国不能当下一个美国”。工业社会的财富就是制造工业品,工业品是造出来的,不是“印纸币”或“炒地皮”忽悠出来的。美国过去的工业相当于世界一半,还能带动许多国家工业恢复或发展。这种富裕可以学习,也应该学习,但现在美国已经是一个“被金融资本绑架的寄生国家”,这种富裕中国不能仿效也无法仿效。
其次,中国也不能当“被美国剥削的国家”。虽然中东石油富国和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光靠卖资源也能过得不错,但中国人均资源贫乏,没资格当“卖资源”的财主——就算是财主,资源没了之后也过不好。
第三,中国走不了日本和德国的路。中国不打算剥削别人,也不打算被美国剥削,所以必须打破以美国金融资本为核心的世界秩序。这个尝试有人做过,德、日就曾为此发动世界大战,采取暴力扩张,然后垄断工业化资源,扼杀弱小民族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这注定是一条“和世界为敌”的道路,也不是“工业人”眼中中国的未来。
宋晓军认为,大多数“80后”的中国年轻人认为“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因为这些“工业人”从他们的新视角出发,认识到几十年来中国发展的主线只有一条——建设工业化社会。这是中国从弱到强、从穷到富的唯一秘诀,也是“工业人”们打算向整个世界提倡的“普世价值”。
不论是中东、非洲、南亚、拉美,以及今天的英国、美国,发生动荡和社会危机的国家都和缺乏工业化有关,或者同“产业空心化”有关,因为实业不振,国家财政才出问题,人民才陷入失业和低工资、福利下降的焦虑。
宋晓军说:“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大国,如果提倡工业化生活,并且帮助其他落后国家工业化,一定可以得到最多的盟友。”
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