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保护,是所有景区面临的最大矛盾,也是湖泊休闲论坛上湖主们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认为,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但现实中做起来往往走形。“旅游开发要以天为本,旅游服务以人为本。要尊重自然,多利用少开发,尽量做减法。服务上以人为本。不能在开发上以人为本。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按照人的欲望,会有许多对环境的破坏。旅游开发要尽量反城市化。纳西族人有句格言:‘我们都是上天的儿子,是自然的兄弟’。应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旅游开发中。”
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说,现在很多好的湖区,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比如天池,泸沽湖。对这些景区,先决条件是保护,保护好了才可能开发,才可能有永续利用,因为湖区不可能破坏性使用。产品要有生命力,首先是生态体系要完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从保护和开发的角度来看,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宁可保护。条件成熟的时候,开发首先遵循的原则也应是保护。只有保护好了。基础做好了,做扎实了,才能有发展。现在有一种观点,游客到哪里,环境破坏到哪里,我是绝对不同意的。环境保护要优先,首先要想这个项目对环境是否有影响,对水体是否有破坏,如果有的话就宁可不做,这是保持湖泊有生命力的先决条件。应该从法制化的渠道,保证湖区开发的有序、合理、科学。”
近年来,随着全民休闲热的兴起,有关风景地人满为患。既影响了人们看景的兴致,也不利于景区的维护。如何把握环境的承载量?
刘锋认为,国外总体人口少。中国人口基数太大,稍好的景区都会超载。从大背景看,其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产品战略性短缺,不足以满足全民休闲时代迅猛增加的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借助科技手段,先进的管理理念。首先是测算景区最大容量,然后可借助网络预约等手段,分流人群。假设故宫每天最多承载10万游客,那么一天最多发放10万张门票,公众从网上订票。这样就避免了兴冲冲赶来,却买不到票的情况。“美国的一些国家公园实行的就是网络预约订票。国内的旅游景点里,九寨沟也在这么做,票都在网上订。”
许澎认为,我们追求的是拉动式的市场,10万的承载量可能希望做到20万。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外国人“去繁就简”的思路。国外的好多景区非常优美,但条件不具备时,他们可以放在那里不去开发。我们不一样,地方经济有拉动GDP的驱动。因此必须寻求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