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口腹中的仪式感

本报记者 白雪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19日   08 版)

    中午只有半个小时吃自助餐,同桌两人,一眼就分得出南北。

    左边一位男士,面前两盘,一为空盘,一盘里百来只河虾,每只也就比指甲盖大不丁点儿。他对待每一只虾都是一视同仁:剥除完整的尾壳,净虾肉入口,连小小虾头中的一滴虾膏,也要轻蘸浙醋才能抿上一口。说句话时间,空盘里堆起了虾壳,虾肉已剥净,空空的粉色虾壳透光。

    右边一位女士,面前摆着一只肚腹饱满的闸蟹,她三两下剥开蟹身,吃了点蟹黄蟹膏就罢手。“太油腻了,一只就够了”。

    南北方人一起吃饭,三句话离不开南方人对食物的细腻和精致。吃虾蟹是最常出现的例子,北方人很难理解,吃一只螃蟹,可能要用上八件器具。

    考究精贵的蟹八件应以白银制成,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等螃蟹蒸熟了端上桌,食客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钎、镊、叉、锤逐一登场,等金黄油亮的蟹黄和乳白胶粘的蟹膏吃完,雪白微甜的蟹肉食尽,完好无损的蟹壳还能拼合如初。

    有这功夫折腾,想来那位北方女士早就用完午饭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南方人都用蟹八件吃蟹,那只是个传说。但金秋时节,江浙一带,至湖北等地,吃蟹是件颇有仪式感的事:金秋多婚宴,江浙婚宴上没有人手一只的闸蟹,婚宴的档次就“提不上来”;至北方访亲会友,时兴带一篓活蟹,用麻绳捆好,为防其营养流失肚腹空空,还要让两蟹面对捆扎,中间放一只鸭蛋黄给它们“充饥”;我那在北京工作的武汉闺蜜,听说南方捎来一对各重3两的公母蟹,推辞了所有饭局,向老板请假不加班,来吃蟹。

    为什么对蟹这么郑重?

    有人说,吃蟹是一种文化,可以往古追溯到西周,算起来国人有2700年的吃蟹历史。但往近了看,大多数南方人对蟹的迷恋,来自童年的记忆。

    南方多水产,鱼虾蟹更视之为“吃了变聪明”。孩子们可能从两三岁起,就吃过父母剥好的蟹黄蟹肉,或者尝过用10余只螃蟹剥出精肉,佐以高汤、嫩豆腐制的羹。到孩子大一点,总会在一个秋天的好时节,遇到一位有耐心的长辈,逐一教会他怎么剥开蟹腿、分辨公母、先剥开下壳、再掀开上壳,蟹心太寒不能吃,蟹腮有脏不能吃,螃蟹一僵就不能吃,蒸食螃蟹水少鲜甜,但性至寒,为此当食黄酒,配姜醋。在手把手的教与学里,南方人对蟹的耐心和郑重,从一辈传到下一辈。

    吃复杂的食物,甚至在一些老观念的南方家庭里被视为家教。餐桌上,父亲常有义务教孩子吃虾蟹、吃鱼头,以防孩子做客时面对一份螃蟹或鱼头无从下手。母亲有时也会私下告诉女儿,未来到婆家,要提出吃鱼头、吃鱼尾,这是谦让知礼,要懂得吃螃蟹,这说明见过世面,不被婆家小瞧。

    如果遇到北方人,向他们解释这样“家教”恐怕更要花一段时间。国人对美食的欣赏,对勤俭的追求,对谦让的推崇,浓缩在吃蟹的过程中,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仪式。吃蟹、吃虾时那分从容的心境,暗含着这样一个价值观:吃不仅是一次享受,更是一个过程,一种文化。

信任是一切美味的基础
邀约世界名湖
做精容易做土难
东钱湖美食赛花絮
口腹中的仪式感
感受湖泊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