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观天下

迈克尔·格里芬担心什么

安慧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24日   02 版)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发射成功,各国航天专家对此均给予高度评价。不久,中国将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在太空进行交会对接,从而为建设载人空间站打下技术基础。

    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就,也必然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但是,正当各国航天专家为“天宫一号”升空而鼓掌时,美国国内也出现了新的“中国太空威胁论”的声音。其中典型的是,美国宇航局前局长迈克尔·格里芬日前在宇航局监督委员会听证会上说:“他们(中国)是我们几乎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如果我们不再被所有人视为世界的领导者,我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非常担心。”

    载人航天,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尽管中国是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但多年来中国一直被拒绝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其主要障碍就来自美国。尽管中美两国领导人已签署了两份联合声明,其中包含了加强太空合作的内容。不过,美国国会有关成员,特别是负责监督美国太空项目预算的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共和党籍主席沃尔夫,却极力阻挠,已经干扰了奥巴马鼓励美中开展太空合作的努力。

    今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国会通过的2011财年预算法案,法案中第214~215页上有一项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宇航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还禁止美国宇航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条款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位沃尔夫。他妄称:“我们不想给他们(指中国)任何利用我们技术的机会,跟他们打交道我们什么都得不到。”正是这个“沃尔夫条款”,将今年5月前往采访“奋进号”发射的中国媒体记者拒之门外。

    为什么在美国总有人对中国航天成就如此敏感?其根源正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对中国的各种偏见和猜疑——一是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方式,总是要找出新的对手并围堵它;二是当惯老大的傲慢心态。当前,美国面临经济不景气,太空探索活动也大幅减缩,而崛起的中国,航天发展却如火如荼。鲜明的对比,让有些美国人对中国的进步十分不爽。当今美国最权威的“中国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戴维·兰普顿教授,今年1月回答新华网记者提问时说:“我想我们尤为敏感,因为欧洲面临经济问题,日本也有问题。我们的问题比盟国少一点,但是我们正处于非常敏感的阶段。”这就是让迈克尔·格里芬们对中国航天成就过于敏感的原因所在吧。

    其实,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国家实力的此起彼伏,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每个国家的命运,毫无疑问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学者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的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一书中所言:“当一个国家发现它正处于力量巅峰时,特别容易忘记这样一点,那就是一切力量都只是相对而言的。其实应该明白,那种曾经拥有的力量优势,很可能由于自身的愚蠢和疏忽而丧失掉。”用这段话作为对现在美国航天优势的警示,也十分贴切。

    太空探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比拼。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一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现在太空探索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它将是一件空前宏大的事业,即使美国有再大的财力,恐怕也难独自承担。

    谁都无法阻挡历史潮流。中国人曾经依靠自力更生的精神,独立自主地发展了自己的火箭和卫星技术。现在同样有信心,一定会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空间站。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觉
以“求是”的心态看待屠呦呦
一个孔子为何有两个生年
“画饼”:美联储的“扭曲操作”
迈克尔·格里芬担心什么
天价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