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话题

愿更多非公企业青工参与“振兴杯”

陶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29日   05 版)

    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虽已结束,但大赛的影响却必将深远。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青年就业的主渠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册登记数量,达到4200万户,从业人数约有3亿左右,在社会就业方面,每年有很大的增长,已达到75%左右,为我国市场繁荣、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量不断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青年技工应该成为“振兴杯”大赛的生力军。正是基于这一点,今年竞赛主办方特别注重吸引非公有制企业的积极参与,有 31名来自非公有制企业的青年选手跻身决赛,占选手总数的12%,这一数字比上届大赛提高了整整5倍。

    共青团作为竭诚服务青年的组织,除了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青年员工的工作,还要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业的青年服务。通过层层技能竞赛,可以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的青年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切实帮助他们获取谋生的本领。非公有制企业青年技工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还将对企业本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可喜的是,本届大赛决赛,有5位来自非公有制企业选手获奖。

    团十六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将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团建作为全团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精心部署,全力推动,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截至2011年10月15日,全团累计在“两新组织”中新建团组织24.3万家,覆盖35岁以下青年1480.7万人,找回流失团员670.1万人。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建团21.5万家,覆盖35岁以下青年1250.3万人,找回流失团员565.2万人;社会组织新建团2.78万家,覆盖35岁以下青年230.4万人,找回流失团员104.9万人。

    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数量有了突破性发展。但重要的是,团组织不仅要建立起来,还要活下去、发展下去,在企业真正扎根,发挥作用。通过组织技能大赛这种形式,可以增加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活跃度,使大赛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重要的活动载体和依托。通过组织技能比武的形式,使得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能够得到企业主真正的认同,切实看到团组织在促进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为了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参赛,本届大赛设计了制度性安排,团中央在下发通知时就明确每个省代表队至少需要有一名非公企业的青年参赛。有的省在初赛阶段专门设计了非公有制企业代表队,并且为这些企业参赛青年提供诸多优惠条件,比如江苏的省级初赛吸引了近30家非公有制企业青年职工积极参与,湖北明确非公有制企业青年职工参赛均可直接向省级大赛组委会报名,食宿免费。

    近年来,团中央及各级团组织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活跃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吸引更多非公企业选手参赛,将是“振兴杯”大赛发展的方向,把“振兴杯”品牌植入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也将促使团组织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引进“空降兵”别忘自育“子弟兵”
愿更多非公企业青工参与“振兴杯”
技能人才紧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
培养技能人才 孕育技能文化
打造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借力“振兴杯” 建功新辽宁
人物微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