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非公企业技能高手亮相大赛引发思考——

技能人才紧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剑平 通讯员 张千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29日   05 版)

    第七届“振兴杯”大赛,31名来自非公中小型企业的青年技能选手,与中央企业选手同台竞技、一决雌雄。据了解,本届大赛,来自非公企业的选手已占选手总数的12%,这一数字比上届大赛提高了整整5倍。

    在温州等地中小企业整体陷入生存危机的特殊时期,来自这一群体企业的技能高手的亮相,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温州中小企业凭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后,遇到了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与挑战,即缺少高端研发人员与高技能人才支撑。据统计,温州36万家民营企业形成了36个国家级制造业基地,用工缺口在35万至40万之间,占浙江省用工缺口的半壁江山。

    温州一部分中小企业老板把实业赚来的钱转去炒房、炒煤、炒股,放高利贷,投机的高回报率掩盖了产业空心化的潜在危机,忽视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比较之下,杭宁绍地区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老板更为低调务实,尊重人才,做强、做大、做精实业,稳健发展。 

    广东省韶关市第二技师学院督导黄建军指出,沿海部分中小企业根本不关心人才问题,甚至有的企业利用顶岗实习蒙骗不同职业院校学生轮流做廉价劳动力,实现其营利目标。来参赛的一些省市的领队向记者诉苦:“要从民营、外资等非公企业选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手都很困难,唯有把职业院校实训老师派上场。”

    中航工业哈飞车间工会主席管尔申认为,中小企业对人才奉行拿来主义,不顾培养只管使用,用得不好就叫对方卷起铺盖走人。高端研发人才与高技能人才既进不来,又用不好,还留不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迫切课题。

    然而,在发展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一批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中小企业却活得很滋润,逆市飞扬。来自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马太说,他被企业技术委员会评定为三D级技术主管,工资待遇享受区域经理标准。绍兴精工机电有限公司原是生产制造纺织机械,2004年转型生产海水淡化、水煤浆成套设备以来,越来越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则给优秀人才重奖奔驰汽车。

    据江苏省代表队领队石璐介绍,徐工集团改制以后,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这也是徐工在国际市场领跑的秘密武器之一。

    本报沈阳10月28日电

引进“空降兵”别忘自育“子弟兵”
愿更多非公企业青工参与“振兴杯”
技能人才紧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
培养技能人才 孕育技能文化
打造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借力“振兴杯” 建功新辽宁
人物微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