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大学4年就申请39项专利,毕业放弃好工作去创业

草根发明家:大自然是我的试验田

吴奕 张明平 本报记者 李润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31日   12 版)

    在江苏大学,吴多辉很出名。因为他是“发明大王”,大学4年就申请了39项专利。

    今年6月,吴多辉大学毕业,又一次成了名人:和海口老家的海马汽车签订了就业协议,却没去报到,自己创办了一所创新教育学校。他这样说服农村的爸妈:“我反正是个穷光蛋,一无所有,创业失败了大不了还是一无所有。”

    大自然是“突发奇想”的试验田

    出生于海口市灵山镇一个小乡村的吴多辉,从小就喜欢“发呆”想问题。家里条件困难,大自然就成了他“突发奇想”的试验田。把鹅蛋放在鸡窝里,指望母鸡能孵出小鹅;抓一大堆萤火虫放在纸盒子里,制成灯笼;用木瓜树叶的叶柄加上塑料薄膜做成笛子;把面粉调成糊状抓知了;自制网兜捉蝴蝶……

    为了能飞上天,在一次暴风雨来临前的大风中,他举着一块很大很薄的胶合板迎风站在大沙堆上。结果人没有飞起来,反而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

    农村生活也锻炼了吴多辉的动手能力:从小他就跟在父母身后下田干农活;10岁开始当上了家里的“主厨”;五年级就学会了开柴油三轮车,修理录音机、收音机。此外,他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理工科成绩突出,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从初中开始,我开始看《奥秘》、《大科技》、《人类的未解之谜》……这些书太有意思、太有吸引力了。”城市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吴多辉如痴如醉地爱上了科普类读物,不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一整天待在新华书店里看书,并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发明要去想,不想是不会有的”。

    高中一次上课时,数学老师忘了带圆规,就随手拿了根绳子,一头固定在黑板上,另一头拉着用粉笔绕了一圈,一个完整的圆就出现了。老师的举动触发了吴多辉的创造灵感,“画圆不一定要用两脚圆规,用一条绳子可以,一把直尺不也行么?” 他的第一个发明,“圆孔型尺子圆规”就这样产生了。

    课外科技活动的付出为吴多辉赢得了不少荣誉。他先后获得“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三等奖、第18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海南省中学生生物论文评选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还被聘为海南省生物学会会员、《青年科学》特约编辑。

    点子大王体会“发明家之痛”

    可控制茶汤浓度的便利水杯、活动关节扳手、携带USB接口的键盘……大学期间,吴多辉申请了39项实用创新型专利,29项已获授权。

    “发明其实不难,有了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就能打开发明的大门。”吴多辉特别善于“想问题”,平常看到一件物品,总是喜欢观察和分析它的材料、功能、形状、机构,思考改进和提高的办法。

    看到勺子容易滑入汤里,既不卫生又不方便,就设计出磁性防滑卫生勺;市场上销售的蚊帐顶部是全封闭式的,不能挂电风扇,就设计出了顶部带拉链的蚊帐;时常弯腰在电脑主机箱上插U盘,很不方便,就想到设计一个带着USB接口的键盘;生活中,内六角扳手和普通扳手各有利弊,就想着给内六角扳手加上一个活动关节,可以避开更多的障碍物,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

    吴多辉说,“我的专注度很高,喜欢逼着自己去发明,强压之下灵感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他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能想出一个新点子,紧接着去查找资料、实验验证、申请专利。仅大二一年就获得了10项专利授权。

    痴迷于发明创造,吴多辉却不是个“书呆子”。作为江苏大学学生,申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自己需要花费300元。他发过传单,做过促销员,卖过计算器、文具用品,倒卖过二手军训服装,还当过一家保健食品的镇江副总代理。他挣了将近2万元,全部用于发明创造和专利申请。

    名声在外,吴多辉的“苦恼”不为人知。他申请的专利很多,也有不少商家和他联系,但是没有一项专利转让。然而在市场上,吴多辉不时发现很多商品使用了他的专利。

    “发明家之痛”让吴多辉有了创业的想法。发明的经历使他明白,人的大脑一生可以产生无数个灵感,如果没有适当的创新教育和激发,也许一生都不会产生一个灵感。他说,“推广创新教育,激发更多人的创新思维,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为了省20元车费

    骑车4小时去进货

    “你手里没有100万元,不要谈创业。”大三下学期,一位学长这么告诉他。吴多辉一摸口袋,1000多元是自己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第一步,写书;第二步,注册公司。吴多辉开始了创业的摸索。

    吴多辉从小就喜欢看书,高中时就花了一整个暑假研究《物理天文学前沿》和《图说相对论》。进入大学后,他一边发明创造,一边认真阅读了国内外100多本“创新学”著作。“每本创新著作都有各自的精华,为什么不编著本创新学的‘百科全书’,让不同的人掌握适合自己的创新思维呢?”吴多辉结合自身的创新经验和设想,引用了500多个创新实例,历经一年时间,终于写出了30万字的《创新宝典》。来不及校对,就请同学义务帮忙,同学兴冲冲地告诉他,校对了25页就产生了5个创新的点子。吴多辉看到了推广创新教育的希望。

    创业之初需要融资。东拼西凑,吴多辉筹到3万元启动资金。他知道,这里面每一分钱都不容易,都是从同学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

    为了注册公司,吴多辉花1000元在江苏大学后门租了一个荒废的门面房,开始经营格子铺维持生计。当时去扬州批发小商品,为了节省来回的20元车费,吴多辉和合伙人天蒙蒙亮就出发,骑车4个多小时到达扬州市区。挑选完饰品,回来的路上天已经很黑了。

    有一次,他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闯进了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还好方向感不错,晚上11点钟他回到镇江。“骑到离校门不远的地方就下了车,推着车步行,因为自行车坐垫磨得屁股实在太疼了。”

    这一次经历,吴多辉印象非常深刻:创业的路上有很多坎坷,但是心中有着推广创新教育的梦想,他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98%的失败率,也绝不放弃

    推广创新教育进展缓慢之际,吴多辉遇上了“良机”——今年3月,江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开始吸纳创业团队入驻,免费提供场所、办理注册手续,为每一个团队配备创业导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4月,吴多辉的“环球创新学校”在孵化基地正式开张了。

    吴多辉的“创新学校”其实就是为学员提供创新教育的培训和认证。然而,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没有资金,不具有权威性,这样的培训和认证有谁会埋单呢?

    依靠着“发明大王”的名声,吴多辉在江苏大学校内开始了“招生宣传”。“创新培训费用,原先定价1000元,后来调整到680元,没有一个人报名。”吴多辉反思自己的定位,开始尝试为低年级同学提供两个课时的免费创新培训。这一举就吸纳了800多名学员。

    吴多辉是个天生的“演说家”,说服人的能力很强。招生时工科学生很感兴趣,文科学生却兴趣寥寥。“外国语学院一个班上,27名学生一个也不想报名,我恳请给5分钟时间。5分钟之后,有24名同学填写了报名表格。”

    大一新生入校后,吴多辉又招收了1300名学员,这次收取每人20元的费用,进行8课时的创新培训,还按照创新能力的考核排名,给予相应高级、中级、初级的认证。

    “在大学里推广创新教育不可能盈利,到中小学、到企业才能赚钱。”吴多辉说。他只是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必须把创新教育推广开,让更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创新学校”原始积累的一部分。有一家风投公司和他洽谈,有初步意向为项目投资200万元,吴多辉目前想的就是把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作出成效。

    寒暑假没有生源,吴多辉主要靠当家教维持生计。他说,“我知道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是98%,创新学校的失败率也是98%。为了我的人生梦想,我绝对、绝对不能放弃!”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
叶尖的独舞
草根发明家:大自然是我的试验田
跟你聊聊我的北京
221所中学获清华首批“领军计划”推荐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