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购物袋撑门面
动辄数万元的大牌手袋让人“望而生畏”,那花数十元买个带品牌标志的购物纸袋如何?如今网络上名牌购物袋的生意风生水起,媒体报道称,花数十至数百元网购一个一线品牌购物袋,拎着名牌纸袋上班、逛街、访友,正成为部分女性白领的“新风尚”。
一些受访白领表示,名牌纸袋热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纸袋质量较好,设计简洁大方,用来装文件资料方便又美观;二是品牌标志有“唬人”作用,有时候面对一些刁钻客户、势利眼服务人员等,拿个名牌纸袋可以“hold住场面”;三是可以满足虚荣心,虽然买不起名牌,但拎购物袋也算过了把“名牌瘾”。
通过品牌标志传达虚拟的高消费能力,然后借此来增加自身气场,如果把这当做职场拼搏之计,用用倒也无妨。只可惜这强大的气场其实也是虚拟的,跟那些仿货购物袋一样,不堪一击。
学生让座好辛苦
公车上,背着大书包的中小学生给老人让座,通常会引来一片赞扬声。不过很多时候,这些学生是“被让座”,心里可委屈着呢。据上海媒体报道,沪上某中学心理老师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放学坐车途中都有过被老人要求让座的经历。过半学生表示,“被让座”让其感觉很委屈。“为什么一定要学生让座?我每天学习也很累啊。”“我们都是孩子,背着那么重的书包,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啊。”
心理老师认为,学生坦言自己的真实想法并没有错,家长和学校也不应该以说教的方法要求他们必须让座,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遇到因身体原因实在不想让座的情况,可主动说明缘由,如果书包太重可让老人帮忙看管以减轻负担等。
赞一下这位心理老师。与其用死教条去规范学生的行为,不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对策、积极引导。施与受双方相互理解,保持愉悦心情,礼让行为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儿童测智商引争议
江苏媒体报道称,开学不到两个月,某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忙碌异常,来测智商的儿童明显增多,医院不得不在周末加班应对。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500名学生来该院进行智商检测,是往年全年接待人数的总和,而预约名单更已排到了11月下旬。
不过儿保科医生透露,来测智商的儿童中,九成是因为学业不佳被老师要求去测试的,个人主动要求检测的寥寥无几。而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小部分学生确实有智商问题外,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不低。医生还表示,目前测得的智商数也不是一个恒定值,只要家长多引导多教育,智商数完全可以提高。
把学生的学业问题归咎于智商,大概是学校出于免责心理吧,以为如此就可以逃避教育的责任。不知道那些动辄要求“差生”测智商的老师想过没有,即便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因为个别“低智商”的学生而受到影响,那职业道德呢?
揣摩人心成时尚
美国心理侦探剧《别对我说谎》走红以来,走心理揭谎路线的影视剧、书籍在国内层出不穷。据悉,此类文化产品颇受年轻人热捧,他们希望通过微表情、肢体动作等研究,一眼看穿对方是否在说谎。复旦大学的心理专家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众对心理学兴趣浓厚,是因为揣摩人心正是现代生活的价值和利益所在。每个现代人不仅需要了解别人的情绪,还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利用这种优势润滑自己的人际交往,以求在闭塞的城市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但是大众真的能够依靠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炼就火眼金睛吗?专家给“心理揣摩热”的粉丝们泼了盆冷水——心理学的测谎方式是科学的,未经专业培训的“赤脚医生”企图自学成才,不太可能。
仔细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细微表情,确实有助于判断对方的情绪状况。但将自己臆想成“读心神探”,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企图深入他人内心,那就有点儿走火入魔了。判断真伪这件事,苦读理论有时候还不如丰富阅历来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