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日电(通讯员张国栋 记者雷宇)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在太空进行交会对接。之后,神舟九号、十号也要“飞天”,和天宫一号一起在太空书写传奇。鲜为人知的是,这背后,航天器的生产管理协调工作只有8个人完成。这样的奇迹,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系统集成项目办,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已成为现实。
据了解,此次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需要研制生产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其备份天宫二号,三艘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按照交会对接任务的要求,要同步完成这5个航天器的研制生产任务,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方面,空间试验室是全新研制的型号,神舟八号与神舟七号相比有诸多关键的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如此高的研制生产密度前所未有。
据载人航天器系统集成项目办负责人李联成介绍,按照传统的航天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要完成5个航天器的研制生产就必须成立5个项目办,但实际情况是,“无论考虑工作效率,还是人员配备,成立5个项目办是肯定行不通的”。因此,载人航天总体部成立之初,就探讨如何创新航天器科研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考虑到天宫二号是天宫一号的“备份”,其状态与天宫一号差别不大,同时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神舟八号的平台状态基本一致,2010年5月6日,载人航天总体部成立产品中心(后经五院批准更名为载人航天器系统集成项目办),负责天宫二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组批生产管理工作。
李联成介绍说,载人航天器系统集成项目办与传统的项目办比,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将设计与生产分开,新的项目办没有常驻的总体设计人员,而专事航天器组批生产管理工作。如果生产中遇到设计问题,则由分散在各研究室的相关型号技术人员解决。
二是新的项目办人员按专业分工,负责航天器生产不同阶段的工作,而传统项目办的人员必须全程跟进型号的设计、初样生产、试验验证、正样生产各个阶段。
三是新的项目办一般进行组批投产,给分系统下投产任务时,不再是按型号下任务进行单件生产,而是小批量下任务,同时批量交付。
谈及航天器系统集成项目办运行以来的体会,李联成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和专心地去干一件事情,效率大大提高,研制周期缩短。”
新模式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该项目办产保助理聂小亮说,在传统项目办,一个型号有两个产保助理(质量管理人员),同时跟进型号研制全过程,现在3个型号只有两个产保助理。
新的项目办运行模式打破了型号间的界限。作为项目办的计划助理,李沛峰同时负责天宫二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总装生产调度工作。因此,他必须统筹考虑3个航天器生产总装的进度安排。
如果说,交会对接任务让神舟飞船进入小批量生产时代,那么,应运而生的新运作模式则让飞船乃至航天器的小批量生产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