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通用行使回购权只剩最后一个月的关键时刻,近日,上汽发布公告称,将与通用中国共同投资成立上汽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其中上汽出资2499万美元,持股51%。这标志着,上汽和通用在1%股权回购的问题上找到了解决方案,股权回购正式进入倒计时。
2009年12月,上汽以8450万美元的价格从刚刚破产重组的通用汽车手中购入了双方合资公司上海通用1%的股权,双方所占股比也由此前的50∶50转变为51∶49。上汽在关键时候拉“兄弟”一把,被业界视为合资双方兄弟般情意的体现。然而,在商言商。除了情意之外,双方当时也做了很多私下协议,比如支持通用增持上汽通用五菱股份,以及双方携手进军印度市场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约定是——两年以后,在保证上汽仍然能够对上海通用合并业绩报表的前提下,通用有优先回购这1%股权的权利。
今年2月14日,刚刚履新的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埃克森来到北京,首次与中国媒体见面,席间,埃克森就曾表示,通用计划在适当时候收回出售给上汽的1%股权。8月4日,通用汽车在发布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经营业绩报告的时候,埃克森再次表示,通用汽车已告知上汽,希望回购1%股权。至此,有关股权回购的争议进入高潮。
任何商业行为,一旦上升到政治层面或者国家荣誉,就必然引来争议和口水仗。回顾2009年年底上汽收购1%股权时,国内很多媒体欢声雀跃,认为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控股合资公司,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就不难理解,为何此次在通用回购股权之际,那么多人会感到愤怒,甚至觉得是一种耻辱。“股权回购早有约定,在情理之中。”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购入1%股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上汽只不过获得了一个实习的机会。“如今,上汽实现了合并报表的目的,通用也缓过劲来,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易。”
“上汽又不傻,这笔生意肯定是要挣钱的。”一位上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次回购的交易中,上汽是掌握主动权的,因此,外界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双方成立销售公司后,即便通用实现股权回购,上汽仍能将销售公司的收入纳入报表,对于上汽的业绩不会带来影响,也将继续提升上汽在世界汽车企业中的地位。”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结果,并不知道上汽在谈判过程中的坚持。”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合资企业外强中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外方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中方谈判的筹码并不多。“相比之下,上汽已经比较强势,坚持底线不松口,除了合并报表外,相信回购价格也会在1亿美元左右。”
“通用正在逐渐恢复因金融危机而大伤的元气,与此同时,通用也在逐渐恢复其强势的心态,从回购股份一事就可以看出,通用开始重新主张权利。”贾新光认为,主张权利的背后,是通用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如果一直由上汽集团控股上海通用,那上汽集团就会在渠道建设、产品规划以及技术引进方面更多地去体现中方意志,这显然不是通用愿意看到的情况。”
数据显示,通用汽车今年第二季度税前利润为30亿美元,同比增幅高于33%,这也是通用汽车连续6个季度实现盈利。“通用回购股份的做法与其目前的业绩表现不无关系。”业内人士孙晓红表示,上汽跟通用合作一贯不错,所以双方取得的利益也最大化。至于1%股权的来来回回,不妨视为双方的一种妥协与谅解。“销售公司的成立,其实更可以说明问题。只要财务报表可以合并,上汽似乎并不太在意这1%的股权。另外,尽管通用对电动车技术绝不转让,却愿意跟上汽一起重新研发一款电动车。”
“即便上汽不同意通用回购1%股权,目前情况下,上汽也无法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与上述温和的观点相比,一些言论则显得比较尖锐,在2009年通用向上汽集团转让上海通用的1%股份之后,按照中外双方约定,上海通用的董事会席位也将发生改变,上汽集团和通用在上海通用董事会中拥有的席位应该从原来的5∶5变更为6∶5。但截至目前,上海通用的董事会席位并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在公司控制权这一问题上,外方不可能轻易做出妥协。因此,股权是否回购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换句话说,在品牌和产品都属于外方的前提下,中方不可能真正掌握控制权。但是,鉴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外方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及中方的意见和感受。“上汽的坚持对其他企业有借鉴意义。”业内人士称,在合资双方利益的博弈中,中方应该坚持原则,死守底线,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夺更多的利益。“当然,这些都治标不治本。根本解决之道就是加快自主板块的发展,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进一步蚕食的危险。”
事实上,包括上汽、一汽和东风在内的汽车企业集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纷纷提出了自主板块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只是,知易行难。直到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尚未燎原的“星星之火”,这些火苗,需要外界风力的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