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职业病吧,只要是新出的中小学读本,总会留意翻一翻,绝大多数是翻过而已,最后留在自己书架上,经常取出来看的,也就三四种罢了:
朱自强主编的小学生《快乐语文读本》,强调童年的快乐、想象力与幽默感;王尚文、西渡主编的《现代语文·初中读本》,侧重初中生对名家语言世界的触摸;严凌君主编的《青春读书课人文读本》则打通初高中,让中学生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新语文读本》,二十四册从小学到高中,意在立人,通过主体性的自由阅读,让孩子们成长为有文化教养的人。
手头这套赵长天新编的《新课外语文》,分为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高中四卷,每卷3册,整套共12册。
小学低段第一册,起首是一篇吴研因的《春光好》:
“春光好,春光多好!山水表示欢笑。山像眉毛巧俏,水像眼睛清妙,他十分爱悦春光好……”
翻看下去,接下来出现的作者,依次是:普里什文、胡适、米尔恩、兰波、德富芦花、赵丽宏、萧红、贺宜、刘半农、费拉里斯、柯罗连科、屠格涅夫、洛尔卡……细读所选文章,确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清新可读的经典。
12册中的选文,少则两三篇,多则六七篇,集为一束,然而颇为特别,《新课外语文》并不像一般的读本那样,几篇文章共戴一顶单元帽,用几条按语作腰带扎紧在一起……相反的,这套书简单得很——没有单元导语,没有篇目导读,没有行间评注,自然更没有课后习题。这样做,显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主编在序言里有一段话,也许可以视作这种极简主义编撰的解释:
“……在现有的语文教材之外,编选一些好文章,让学生在离开考试桎梏的心情下读一读,来领略文字的神奇魅力,来恢复对语文的兴趣。读这些文章不需要做什么分析,不用去考虑什么主题、结构,你只要去欣赏,只要去感受语言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细节的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如果你能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文章居然可以写得这么好啊,写文章是这么有意思啊!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遥遥地呼应着南加州大学教育学教授Stephen·D·Krashen的阅读理论。这位学科式双语教学的发明者,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特别强调“自由自主的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FVR指的是因为想阅读而阅读。对于学龄儿童,FVR不需写读书报告,不必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FVR是放弃阅读一本不喜欢的书,再另外找一本喜欢的来读,这种阅读方式是所有具备高识字力的人经常使用的阅读方式。” 简而言之,自由阅读即纯为乐趣而阅读。一旦阅读进入了这条轻轨,好风景就一路扑面而来了:阅读者的理解力会大大增强,先前难懂的文章某日忽然变得容易了;写作恐惧症不知何时就消失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风也慢慢形成……自由自主的阅读是这样迷人而有效,可惜的是:“FVR是语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却也是不论在学习母语、文学、第二语言或外语时,都经常缺乏的重要成分。”
阅读充满了偶然性,伊林在《书的故事》里曾把每一篇传到我们手里的文章比作一条脆弱的船,从波涛汹涌的历史海洋里艰难航行而来,相遇何等不易。在12册书里,小学生能读到罗大里、科洛迪、列那尔、恰佩克、怀特……初中生能读到马可·奥勒留、蒙田、阿·托尔斯泰、梭罗、夏多布里昂、毛姆、罗素……高中生能读到歌德、聂鲁达、叶芝、艾略特、萨特、加缪、巴别尔、乔伊斯、伍尔夫……在适当的年龄,读到适当的好文章,那是多么幸运的事!
这套书以《春光好》始,以福泽谕吉的一篇演讲作为收束,也许是有深意的。福氏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名为《寻求独立》:“大凡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立的意义。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此。荣辱的区别,君子小人的区别,归根到底也在于其人是否独立。”这不正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最为缺乏也最为紧迫之处吗?